破局=抓机会+找支点,和抖音生活服务超头部主播阿月聊聊

头部主播要如何修炼?数据的增长背后有怎样的运营逻辑?这篇文章作者深度对话超头部主播阿月的故事,解析增长与运营的内核。推荐对直播带货,增长运营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这样的主题,容易被误解为是讲「在抖音做账号」。不是的,怎么会。
我持续在研究运营和增长的内核。从差别迥异的行业、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找到共性的内核,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次是讲阿月的故事。
她是抖音生活服务的超头部主播,怎么定义这个超头部呢?我说两个容易理解的点:
- 在生活服务这个赛道,单场GMV过千万的很少,其中有「阿月来啦」;
- 阿月这个案例,经常出现在抖音运营的周报里。
和阿月直播连麦聊了2个小时,了解到她是怎么做起来的,在不同阶段都做了什么。
我总结是:破局=抓机会+找支点
这个经验不只适用于做账号,我认为对所有业务负责人可能都有启发。
01 首先,解释公式:破局=抓机会+找支点
1. 破局
讲如何突破当下的局势,可能是瓶颈或者一潭死水。在阿月这个案例里,是讲她在做直播带货的初期,怎么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再做到头部的。
关键是破局的第一步。发现只要正确的迈出第一步,之后就会好很多。
2. 抓机会
更侧重在外部环境,关键在识别能力上。也就是通过捕获和分析信息,找到这里面的机会点。
选择生活服务这个赛道,肯定体现了阿月识别机会的能力,但这个点太粗了,也容易被归因为「她只是运气好」。这篇文章里,会分析到更细节的层面
3. 找支点
运营和增长一般都需要资源,但资源都是稀缺的,所以需要撬,撬就需要找到支点。
我之前总是说,资源不一定就是钱和流量,还包括信心、时机,以及其他协作方的需求等,可能有朋友还是理解不了,下面就可以听听阿月的故事。
可以先告诉大家:这个账号基本没有投流,或者说很少。无论是官方,还是自己。
02 其次,讲述阿月的故事
其实这只是她讲的一个小故事,但我印象很深。上面的公式,就是从这里提炼的。
阿月做直播带货的早期,数据肯定不咋好。有一场直播,她决定一定要卖到10万GMV,卖不到就不下播。
结果那一场她直播了10个小时,没人替、没吃饭、没去厕所,达成目标。
在一年半之前的抖音生活服务赛道,能有主播这么努力的去投入,且卖到10万,是足够亮眼的,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
这件事的意义不在于10万GMV本身,而是让抖音平台、让商家注意到了这个主播。
当时还处于平台做这个事的早期,抖音到处找值得扶持的账号,品牌商家也想知道自己应该投谁。
所以这场直播就变成一个杠杆的支点,撬到了更多平台和品牌商家的资源。
这个支点,对于当时还处于摸索期的阿月,肯定帮助很大。但对于平台和商家来说也一样有帮助,多赢。
这个支点的作用是:
抖音华北区BD注意到阿月,在这场10万GMV直播的第二天,找到阿月希望临时加一场吉野家的专场,拿到了这个CKA商户。
原计划中,是没有阿月的。
在这第一个支点之后,有很快的有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支点:
先在1个月内卖了近千万,让全国SKA和其他大区注意到阿月;又在单场卖了1000多万,让酒旅赛道也认识了阿月。
就这样滚起来了,做到现在。
03 最后回到公式:破局=抓机会+找支点
1. 破局
初入生活服务这个赛道,阿月肯定是默默无闻,所以要想打破这个状态,就需要破了这个局。既是目标,也是后来的结果。
当时阿月的策略:先做成绩(GMV),再说变现(利润)。
所以这里的「做成绩」,就是破局。具体做法就是下面提到的,抓机会和找支点。
2. 抓机会
在这个案例中,我感受到了阿月对身边环境信息的敏感度,她有这样的洞察:
首先,平台更重视。抖音当时有一系列的动作,能看出会重视这个赛道,比如PR、组织架构、招聘等;
其次,普遍更好的现象。发现自己做的探店视频,以及其他账号做的本地生活类的内容,数据效果很好。
以及,也考虑到当时自己实力有限,很难把直播电商做起来,搞不定供应链等更复杂的问题。
把这些零七八碎的信息,组合到一起,大概率能判断出一个方向,先把生活服务搞起来。虽然不确定能做成什么样,至少先迈出第一步,有问题再解决。
3. 找支点
在识别这个机会之后,就要去做了。但阿月遇到的问题是,自己之前没有太多的资源积累,比如流量和钱。
但有的是自己在内容领域的经验,以及超强执行力。
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点,去撬到更多的资源,甚至去掀翻当下的局面。
这个支点,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场「10万GMV的直播」。这是整件事里,最巧妙的点。她是有意识这么做的,是个决策。
用撬资源来形容这个支点效果,再合适不过了。这对于阿月来说,意义重大。
这个案例有什么价值
研究案例的价值,体现在横纵两个层面:
- 横向,是指研究其他行业的案例,有启发和开拓视野的作用;
- 纵向,是指研究本行业的案例,类似学习历史,更好的理解之前发生的事,以及对未来趋势有更准确的预估。
研究案例不是为了复制。
我们无法复制这个场景和节点,任何案例的结果,都是内部外部等很多因素组合起来的效果。
变量太多,无法重现,且还有运气成分。
只要保证案例是真实的,没有被有意夸大或粉饰,而且关键细节都有摸到,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的案例。
希望这篇文章,是好的案例分析,对大家是有用的。
作者:韩叙
来源: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ID:yunyingriji)“
本文由 @韩叙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我是做私域流量运营的,文章中大部分观点我都很赞同,很有启发
内容过于真实,扎心了。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
这一看,心里好受多了。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想要成为优秀运营人,太难了。
昨天我们领导才给我分享了这篇文章,没想到在这里又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