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析:“爷青回”现象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今年发生了很多现象级传播事件,王心凌爆火,引出了一大批王心凌男孩,周杰伦520/521的演唱会重映,713快男再就业的《欢迎来到蘑菇屋》登顶综艺口碑榜第一等等,好像大家对于过去都有难以割舍的情怀,作者就“爷青回”这个现象进行了分析,哪些条件可以产生这种现象,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早上,小哥要出门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媳妇在电视上开启B站的时候,推荐播放了周杰伦的《以父之名》。
虽然多年没听了,曲子快且歌词也很绕口,但小哥还是能跟上哼几句,顿感轻松,心情舒畅。
用一个词来形容:爷青回。
85-95这一代,是懵懂时接触互联网的一代人,小学开始学电脑,初中上网吧看动画打游戏,高中玩手机听流行音乐,可以说是伴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人。
那么小哥今天就来分析下,能形成“爷青回”现象的条件有哪些?
一、作品要经典
就说说要做“甜心奶奶”的王心凌,当年又唱歌又拍电视剧,这次的翻红顺便把《微笑Pasta》和张栋梁也带火了起来。
王心凌的歌有多火,《爱你》、《第一次爱的人》、《睫毛弯弯》、《花的嫁纱》等经典歌曲都是大街小巷在循环播放,甜美的形象深得那些年的男生喜爱,MV中的造型,可以说是JK届的鼻祖。
只有经典的作品,才会被人们记住,就算一段时间不在眼前,只要一听到或者一看到,仍然能把记忆中那点尘封的碎片捡起,出现在那一瞬间。
经典之所以能称为经典,就是有永不过时的特征。
周杰伦刚出道时的作品在如今依旧能横扫娱乐圈,《铁血丹心》的旋律一出,就能想起那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
二、群众基础要广泛
二十年前,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很窄,广播已经没落、电视已经崛起,后来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音乐作品和影视作品的传播度就变得十分快速了。
小时候的寒暑假,最喜欢的就是在电视机前看着央视6套,因为可以看一天的电影。
那时候很奇怪,电影看来看去,不是周星驰就是成龙的,电视剧除了张卫健的,就是寒暑假必重播的那几部经典大作。
听的歌曲除了电视点播的《老鼠爱大米》《猪之歌》等网络歌曲,也就是电视的片头片尾曲,如果能拿到一盘歌曲磁带,就能兴奋好久。
时代的原因,使得我们能接受到的作品有限。
所以只要是好的作品,那么必然成为同学、同事、工友、亲戚们之间的谈资,这也为作品打下了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
只要在这代人心中留下记忆,那么被唤起的人群也将十分庞大,能参与爷青回事件的概率也非常高。
三、有一个传播足够宽广迅速的舞台
大家都知道,周杰伦的演唱会基本都是一票难求,小哥也抢过几次,都没抢到,而这次520的演唱会重映,可以说是满足粉丝的预期。
而微信又是国民级的APP,有着10亿级别的用户量,不论是微信群、视频号、朋友圈,都有着无数的粉丝在自发为演唱会造势,有超1000万人预约看演唱会。
《浪姐三》凭借前两季的基础,可谓火遍18岁以上的年龄圈层,本季的专业歌手中,人们欣赏的是她们的唱功,只有王心凌一人,人们回忆的是自己的青春。
《欢迎来到蘑菇屋》是芒果卫视的作品,而芒果卫视是国内顶尖的综艺打造专家,很多独家综艺节目只有在芒果TV才能收看,而芒果TV的月活数有2亿,一旦有口碑之后,传播的范围也将非常之广。
另外,衍生话题能充分地调动图文内容(微博、公众号)和视频内容(抖音、B站),会让事件更快更精准地跨平台传播。
四、运气足够好
虽然不想说这么无理由的话,但真的要说一句“小红靠捧、大红靠命”,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0713再就业男团的红,就是因为路虎的一句“没啥钱,就当搞一次免费团建”才开始的。
试想,要是一般艺人,没钱的工作,能请来吗?随便去个十八线的小县城搞个商演也有几万块钱呢。
感情好,没钱也愿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就是靠运气获得的成功。
小哥高中时非常喜欢的歌手TANK最近宣布复出,在抖音上唱了几首昔日的经典歌曲,没想到在抖音上掀起了一股翻唱《三国恋》的潮流。
评论区很多粉丝在说,音乐才子回来了,青春也回来了。
这是凭借着这首《三国恋》的爷青回,复出的新歌想必也会被更多人了解。
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好运气了。
五、总结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故事,那时候意气风发,理想远大,好似世界就是需要我们去改变。
而随着步入社会,进入中年,我们对现实会有各种不如意,想从过去中找到那一点回忆、那一点温暖、那一点冲动,来弥补我们现实的遗憾。
这就是爷青回对人们的最大意义
一场怀旧狂欢,寻找有共同回忆的伙伴,纪念逝去的青春。
《灌篮高手》全国大赛的电影版今夏就要上映了,一句全国大赛见,却等了一个青春。
周杰伦的《霍元甲》里写到:“洗涤过的回忆,我记得你,骄傲地活下去。”
回忆是片段的,而记下来就是永恒的。
作者:流量小哥哥;
公众号:互联网流量的那些事(ID:xzhbdgs)
本文由 @互联网流量的那些事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对于大家都热衷的热点话题,总会去分析别人背后的行为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做运营太难了。
很深刻,感谢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