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圈话题广告,聊一聊「互动式」营销
让用户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会让营销策略事半功倍。
作者:Suvi
来源:微信公众号:“晓程序速报(ID:xcxsubao)
上周,微信上线了朋友圈话题广告。一时之间,“微信广告”又成了热议话题。微信在广告上玩过的“花样”不少。从朋友圈“一条广告”,到如今的“三条广告”;从“@好友”,到如今的话题广告,微信不断地对广告的载体和形式进行“刷新”。
那么,话题广告这种全新的玩法,会得到品牌和用户的拥趸吗?这对小程序运营又能有什么启发呢?
话题广告
上周,一条“守护者计划”的公益反诈广告悄然上线,这是微信的首条朋友圈话题广告。点击广告内容,会跳转到相应的 “话题讨论页”。页面内有广告的视频与文案、小程序跳转banner位,以及在看、转发、留言等多项互动功能。
其中的互动功能,是朋友圈话题广告的亮点。在“话题讨论页”中,用户可以发表评论,或是点击“在看”将广告分发到“看一看”,也可以直接访问广告对应的内容小程序。
微信朋友圈话题广告
这些功能设计,使得朋友圈话题广告区变成了品牌与用户之间强有力的连接纽带。正如官方介绍中提到的, “不只是朋友圈广告,还是品牌社群专区”。
不过,以话题交互来设计广告,微信并不是首创者。微博的话题广告就一直颇受品牌青睐。
作为一款日活超2亿的广播式社交媒体,微博话题具有超强的引流效果。不少品牌会通过微博话题沉淀内容、吸引热度。此外,抖音的“挑战赛”也常有异曲同工之妙。
微博热门话题广告示意图
比起“全域性”的微博和抖音,微信的生态更加封闭。今年4月份,朋友圈广告上线的“@好友”功能,就被不少人诟病“鸡肋”、“无用”。
反对者认为“@好友”的传播力度有限,用户对此接受度也较低。有用户评价道:“即使对广告感兴趣,也不太好意思回复或者@别人,因为会有人觉得你带有其他目的。”
而此次的朋友圈话题广告,在曝光与传播方面,做了相应的设计。
单独的讨论页设计、多向传播路径的打通、精准算法的定向推荐,使得朋友圈话题广告能够聚集更高黏性的用户,形成真实、私密的“话题社群”。这种定向的类“圈层”设计,有望帮助品牌广告在微信这一封闭的生态中,也能获得增长式曝光。
只不过,这种新型的互动设计,用户们是否愿意买账、愿意参与,还有待事实检验。据相关消息:朋友圈话题广告将于9月初正式上线。届时,哪家品牌会成为第一个试水者?我们不妨期待一下。
互动式广告
话题类广告,其实应该算是互动式广告的一种。话题广告的本质,就是通过有爆点、有热度的话题,吸引用户进行评论、转发等互动操作,从而帮助广告获得庞大的关注度,得到涨粉、卖货等效果。
由于平台能够对用户行为进行跟踪、统计、分析,提供精细的分层运营数据,通过话题广告的沉淀后,品牌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哪些是忠实粉丝、哪些是潜在客户,从而进行后续的精准营销。
除了话题广告,另一类互动式广告也较为典型——视频类互动广告。
这类广告在游戏中较为多见。不少“试玩”广告,都能在广告视频中插入游戏功能的交互脚本,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体验。先体验再下载,和强行诱导下载,前者的转化率和留存率无疑会更好。
大部分c端用户,对于广告都有天然的抵触情绪。这是商业广告的基因决定的,无法避免。
但互动式广告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一定的奖励机制,使得用户从“被迫观看者”,变为了“主动参与者”。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参与感”会大大抵消用户对陌生事物的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好感。
抖音#挑战赛#
不过,无论是通过“制造热点”圈粉,还是通过“奖励措施”拉新,看起来都是大品牌、大企业才“玩得起”的营销手段。尤其是话题类广告,如果品牌自身知名度不高,用户认同感不强,品牌话题的参与度必然不会太高。
但交互式的营销设计,并不只有广告。
事实上,这更像是一种运营思维。许多营销玩法都能进行相应的“互动设计”,让目标用户变成主动参与者,从而快速获取流量,提高销售业绩。许多优秀的小程序,就充分运用了“互动式营销”的玩法。
互动式营销
首先,互动式广告,对于许多内容型、娱乐型小程序来说,就是一条很好的变现途径。例如:常见的“观看广告领福利”,“点广告获积分”。
此外,常见的拼团秒杀,其实也是一种互动式的玩法设计。不过,对于不同的商品,需要有不同的“互动”设计,才能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针对商品的属性、单价、回购频次等,商户应该设定不同活动时限与参与门槛。
例如:针对平价与贵价的水果,每日优鲜制定了不同的“助力门槛”。为了最大化传播效果,每日优鲜还对用户参与各类活动的助力次数做了相应限制。
水果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品类,受众广,用户量大,回购频次可高可低。由于每日优鲜一定的“品牌效应”,加之微信好友的信任口碑,在活动的传播过程中,很容易获得新客户,形成成交转化。
抽奖也是一种强力有效的的“互动”营销手段。无论是在小程序内置抽奖模块,还是衍生的“点赞抽奖”、“集赞抽奖”、“转发抽奖”等其他形式,其核心都是对抽奖环节进行设计,既保证用户的参与度、活动的传播度,又能够在传播链路中触达和转化更多新用户。
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在“互动环节”的设计中,参与感和认同感都是必不可少的。许多成效不佳的品牌活动就是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参与者寥寥。究其原因,就是其“参与链路”没有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不足以“戳中”用户。
对于“互动式营销”,大家还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上述玩法之外,大家还见过哪些优秀的“互动式营销”玩法呢?来评论区聊聊吧!
作者:Suvi
来源:微信公众号:“晓程序速报(ID:xcxsubao)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