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咖啡的员工困境和行业现状揭示了咖啡行业在快速扩张和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来看看文章了解更多吧。

6月20日,精品咖啡Manner一天之间上了两次热搜,原因都是因为店员和顾客发生冲突。

事后,根据来自Manner总部的消息,泼咖啡粉的店员已被辞退,而打人的男店员则向女顾客道歉。6月21日,Manner官方微博就近日发生咖啡师伙伴与顾客冲突事件发布声明,公开致歉。

崩溃的员工,泼出了自己和Manner的痛苦

图源Manner官微

事情还没有结束。关于Manner的第三段视频被曝出。有消息称,警方介入了此次纠纷,Manner被殴打的店员获得了顾客赔偿,但Manner要求店员将赔偿退还给顾客,并向顾客道歉,最终该店员离职。愤怒的网民在Manner官方微博追问该消息的真实性。

店员和顾客不断冲突事件背后,暴露出了Manner员工怎样的生存状态?员工情绪失控是否和Manner的经营策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平价中的精品咖啡著称的Manner,如今的发展又面临着怎样的纠结与矛盾呢?

一、 员工之苦

一石激起千层浪。

针对Manner负面冲突事件的大爆发,大多数的旁观者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员工的失控行为上,反倒是Manner的用工体系遭遇了舆论巨大的质疑。

在了解事情的全貌后,泼人和打人自然是不对的,但人们或许又很难去指责两名店员应当负全责。在面临顾客投诉和工作负荷的双重压力下,打工人的破防往往只在一瞬间。

和瑞幸及星巴克不同,同样是极速扩张,Manner的店面中很大一部分保留最初档口型的营业模式。只要是Manner的常客都会发现一点,除了商场内的大型店面外,绝大多数档口型的街边Manner门店,通常只有一名店员包揽全局。据悉,Manner是根据门店业绩分配人手的,日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门店仅驻扎一名员工。

这一点在咖啡业界并不常见,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店内至少都有3~4名店员协同配合上班,但在Manner,孤军奋战的店员并不在少数。这意味着该名员工需要一人分饰多角,从点单到做咖啡再到打扫卫生,所有任务全都压到了一个人身上。

此外,Manner很喜欢搞各种活动,例如赠杯子、组联名等。在活动期间,门店的销量激增甚至会爆单,而这些也全都得由一名店员独自负荷。

网民们作为社畜大群中的一员,普遍对Manner员工“牛马”式的工作表示出强烈的共情。一时间,Manner“剥削式”的管理风格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也在网络上引爆了一众Manner员工对公司的口诛笔伐。

在Manner,若被顾客投诉三次,咖啡师就必须走人。与此同时,“迟到、事假都会扣全勤奖1000元”“8小时内个人出品500杯咖啡”也成为了多名自称Manner咖啡师的吐槽点。更反人性的是,店员上个厕所还需要贴“WC(10分钟)”的说明并开启倒计时秒表。

不难想象,每天一个人在不过10平米的格子间内,从早上7:00干到晚上10:00,不停地做咖啡打扫卫生,吃饭上洗手间都得掐着秒表,同时无人倾诉、无人换班,这样的工作状态换作任何一个人,心理状况都很难良好。

崩溃的员工,泼出了自己和Manner的痛苦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除了上述员工的吐槽外,Manner的咖啡师是需要会做咖啡的。原因在于Manner选取了半自动咖啡机,咖啡液需要手动萃取,奶泡也得单独打发。对咖啡师而言,相同的订单量,在Manner工序更复杂,难度也更大。

虽然都被称为咖啡师,但在Manner做咖啡的难度高于其他咖啡品牌的平均值。可是,想要在这行立足的年轻人们依然愿意一试,原因就在于在Manner能够学到打奶、拉花、手冲这些技能,即使把Manner作为一个跳板再去其他咖啡小馆也是分分钟能够任职。

可是在瑞幸这样全自动出品的咖啡店里,所谓的咖啡师更像是一个操作型机器人,学不到多少手艺活。

“牛马”也好,“吗喽”也罢,选择留在Manner继续工作,就代表着员工必须接受甚至忍耐这样的工作强度和痛苦。毕竟,在资本家的眼中,要么忍着,要么走人,打工人无外乎于此。

风波过后,并不会改变商业世界的本质。Manner依旧是Manner,而店员依然还是店员。

二、 行业之苦

对于网民口中“万恶的资本家”品牌方Manner来说,它或许并没有想过,自己的痛苦会来自员工。

“压榨”员工,本就是大多数公司的惯例,我们无法希冀每一家公司都成为胖东来。假如以客观的视角去分析Manner对员工的态度,应该将其理解为市场经济下的产物。

这意味着,在现有薪酬体系、用人制度下,Manner依然不愁没人用。熟悉的“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解释了一切。

但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行业“命运共同体”下,卷到极致的咖啡行业,其用人同样也是卷到了极致。

Manner的员工月薪约为5000元。想要拿到额外薪水奖励就需要疯狂加班、舍弃双休。这个工资水平放在Manner主打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着实算不上高,但在咖啡行业里已经不低。行业内咖啡师的平均工资甚至比几年前还下降了一些。

来自蓝鲸财经的报道称,根据一名咖啡从业者的讲述,“Manner咖啡在市面上压低了咖啡的单价,同时拉高了咖啡师的薪资水平,对同行的竞争压力给得是比较大的。

近年来,国内咖啡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而2024年的咖啡行业并没有新鲜事,“卷价格+卷门店”仍然是主旋律。

在9.9元价格战的引领下,连锁品牌纷纷加入其中,以价换量成了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但这就不可避免地对公司利润形成了空前的压力。

想要从成本端压降就意味着品质上可能翻车,放之于竞争环境已然由红变黑的市场里,这样的想法显然行不通;而在销售端,别说提价增效,能保住现有价格就着实不易了。

如今就连高贵的星巴克都低下了头,在菜单上多款饮品2杯起5折、6折的单品变得越来越多。鲶鱼效应下,全民皆兵的状态让行业中的每一个品牌都无法置身事外。

两头不占好的现状下,咖啡品牌的选择地带显得愈发逼仄。“你不卷别人,别人就会卷死你”成为了当下行业最赤裸裸的写照。

将目光投向星巴克,在下沉市场耕耘几年后,素以高端著称的星巴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要说能打倒瑞幸,星巴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而从2024年一季度的成绩来看,星巴克财报不及预期后股价罕见大跌,而瑞幸重回亏损,咖啡龙头在争夺行业地位路上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失血这一点在行业周期下行时也必然加剧。

价格战不是一个好选择,但咖啡品牌无从选择,唯有如此。

但需要看到的是,瑞幸和星巴克付诸的成本均是以让利为主线,用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来俘获消费者。试想一下,假如扩张过程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品牌价值无疑也将受损。

在星巴克的店面里,笑脸相迎的店员永远是必须项。

三、 Manner之苦

精品咖啡可谓咖啡行业中矛盾点最多的承载体。

既要精品,又要快速;既要高端,又要平价。一种“既要又要”的纠结心态始终缠绕着自身。

近来,Manner给人的感觉是想向更高阶的精品咖啡路线升级。在Manner的部分店铺里,出现了甜品蛋糕的身影。40元左右一小块蛋糕的价格和平价二字看起来并没有丝毫关系。而拥有了精致造型的甜品后,咖啡店的调性无疑更契合品牌对自身迈向高端的期许。

精品咖啡店中的标配除了基本款咖啡外,离不开手冲。

可是手冲这个单品恰恰精准戳中了Manner的矛盾点,也成了此次冲突中的导火索之一。

“既快又精”的要求在手冲这件事上就无法达成。手冲是一个非常考验耐心的单品,比起美式、拿铁这些,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Manner只有一个人手的店铺里,如果有一名顾客点了手冲,势必意味着后面的顾客需要等待。而假如是在现场点单,螺蛳壳般的店铺里的拥挤感又会加剧消费者的聒噪心理。

网民们对此的普遍看法是:只有一名店员的门店并不适合做手冲。

精品咖啡本就不能太快,这是行业内之前的共识。可Manner偏偏不信邪要打破这一点,但从现有情况来看,翻车的迹象越来越重。

伴随着资本的不断注入,Manner从最初的街边档口店开始入驻高端商场,门店面积从10平米到最大200平米不等。Manner不停跑马圈地的同时,并未放弃低价路线。

站在Manner的角度,这种对员工的苛刻和抠搜正是品牌竞争力的源泉。

用上自带杯后,Manner的美式仅需10元一杯;拿铁仅需15元一杯。这一极富诱惑力的价格配上不错的口感让消费者难以拒绝。这种极致性价比是怎么来的呢?无非就是压降成本得来的,而员工成本自然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Manner是经受不起涨价的,一旦涨价,必定会丧失自己作为打工人续命水的最大优势。那么假如赋予员工更高的薪酬、更多的福利,在产品不加价的情况下,企业就得损失利润。与此同时,相比咖啡豆这样的原材料成本,员工成为了那个舍弃成本最低的元素。

此外,Manner貌似也想在精品咖啡的基础上做出普适度更高的品类。相比原先的精简SKU策略,Manner上新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各种花式奶咖搭配糖浆,尝试让品牌单品推向更多大众人群。

随着SKU的增加,Manner店员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也在同步增加中。许多顾客反映Manner小程度上显示的订单完成时间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高峰期和爆单情况下甚至需要等待20分钟到1个小时。

那么试想一下,在这样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保证店员能够以高水准制作出每一杯精品咖啡呢?

可以说,这几天冲突事件的集中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下的某种必然。

这种模棱两可,游走于“类星巴克”和“类瑞幸”之间的路线,多少也透露出Manner的矛盾。Manner的初心应该是想将平价精品咖啡进行到底的。但当下的竞争环境中,只有这样简单的初心似乎还不够。

那么话说回来,从“小而美”转型为“大而全”,这样的“边界模糊”策略究竟会成为Manner无法制衡的矛盾还是短暂的障碍呢?短期之内,我们无法给出答案。

或许在Manner看来,“员工干不下去就走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在不断流出的视频背后,员工的怨言是否已经形成一种集群效应,进而影响咖啡出品质量、服务态度呢?

而在民众对Manner的企业经营文化丧失信心,进而产生抵制Manner的行为,这种企业和员工的对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在一个极度卷的赛道里,竞争者们是痛苦的,员工也是痛苦的。

只是双方的痛苦各有不同。

这次负面新闻的爆发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是Manner极速扩张中诸多矛盾点的一个缩影。资本裹挟之下,扩张是必经之路,但并不必然引领成功。平均店效的下降、资本开支的增加,管理难度的上升,这些掣肘项都有可能成为制约Manner发展的导火索。

品牌需要向资本妥协;员工需要向公司妥协。但所有的妥协都不是无限度的,也不会是没有代价的。

 

作者:考拉是只鹿;

来源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ID:1089053)

本文由@新零售商业评论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思路清晰

  2. 昨天写运营规划还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

  3. 看了这篇文章,下周的培训会素材有了,哈哈哈哈哈

  4. 顶! :cry:

  5. 作者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非常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都很有力,让人信服。

收藏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