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营销感到头疼?资金流出现断裂,没有闲钱?你或许需要做一个周密的市场计划了!这篇文章会教你如何做一份周密市场计划,让你不再迷茫!

也许,是时候跳出“市场营销”的框框了

过去,做市场计划首先需要知道到底有多少钱?然后再看常规事项大致需要用多少预算(比如年度大会、各种投放、产品上市等),剩下的钱还能做什么,再想有什么创新项目。

后来,市面上开始流行各种计划模版、方法论。先做市场分析,然后用信息屋、时间表来做计划。

但这一套方法大多适用于规模稍大的企业,并且有个前提条件-预算充足。

在预算紧或压根就没钱的当下,与效果无关的营销事项都被搁置了,那计划还怎么搞?

就算绞尽脑汁提一个“以小见大”的方案,也常常面临一个灵魂拷问:“能带来了多少业绩?”

不得不说,在经营大环境、技术更迭等各种不确定性压力下,市场营销人必须多从业务角度思考,会花能赚才好营销。

市场计划也需要从1.0到3.0的发展,你可以对照所在企业的现状,尝试着往更高阶走走,针对性提升技能。接下来详细说说。

一、1.0阶段

市场部门按照自己的经验先报预算,目的是让老板、财务总监对要花钱的数量级有个粗浅的认知。该花50万,200万还是1000万?

也有不少企业的市场花费会先按营业额某个百分比估算。比如占10%在很多科技企业是不合理的,而在成熟消费品公司还远不够。

抱着这种思考方式的公司,市场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执行。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只有50万,那就只做大项目,其他的先砍掉。但具体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没有太多的依据,就是靠经验。

考核指标不太清晰,老板的KPI就是市场部的KPI。公司完成业绩,市场部能分象征性分一些绩效或奖金。

时间长了,老板们心里嘀咕,到底钱花了有没有效果?展会上拿回来的客户没怎么跟,公众号粉丝也不少,但有哪些转化成销售?

于是市场人压力来了,必须解释为什么要花,花了有什么效果。

这时候你开始学MTL(market to leads的方法论)开始研究政策走向、行业发展、市场趋势、竞争分析…市场计划少则几十页,多则几百页。自然也显得市场部门的工作高大上了很多。

但是问题又来了,有了这些铺垫之后,最后还是落在一张活动清单上。中间(逻辑上)总是少了点什么。

但至少不只是做执行了,进入下一阶段。

二、2.0阶段

前面提到的大环境分析、外部影响对于计划有什么实际用处吗?

有的,对于高层做业务战略选择有用,但是对做市场计划,作用不是很大。

举个例子,经过经济数据、消费者习惯分析,发现客户对性价比要求更高(虽然这显而易见,但是数字talks),如果没有适合的产品或业务方向不匹配,这些信息就是“说了也白说”。

那老板们关注什么?自然是花了钱有没有响声?有没有带来什么肉眼所见的效果。消费品类是种草转化,企业服务就是有多少客户询盘、多少转化成交易…

2.0阶段的市场人是最难受的。

一方面,没有参与销售过程,却要求有销售结果。

另一方面,其他部门(销售、产品、研发、运营、供应链等)对市场部门的印象还停留在执行活动、投放广告、写文案、拍视频上。

这时候谈市场专业量化指标,并要求销售跟进转化,常常“鸡同鸭讲”,没办法达成共识。

CMO们开始意识到市场部不能只局限于“市场营销”,而是更多的参与业务中来,进入了3.0阶段。

三、3.0阶段

CMO参与业务战略的制定,并和其他部门一起拆解如何实现以及市场部能做什么。比如:

销售部门要开拓5线城市,那市场部门可以做什么?

产品部门要推出一款针对海外客户的产品,市场部可以怎么帮忙?

渠道部门打算招募海外合作伙伴,市场部有哪些资源和方法可以快速帮助合作伙伴开拓市场?

把这些全部列出来之后,排好优先级。

比如上面说的三个方面的策略,5线城市的开拓更加重要,市场部提出专业“提案”,其中包含ROI (投入、产出预估)以及需要销售部门的配合,市场部门可以获得的提成/奖金等等。

如果提案“过会”被认可,开始执行,其他也同理。

市场部门除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变成了一个“内部解决方案提供方”。

当然,难度和压力提高了一个级别,但真正参与了业务。

不同的市场部门成员在做计划的时候也需要做调整:

1、总监/CMO层级

需要真正的理解业务(不仅是销售,还包括产品、供应链、财务等),关注利润指标、产品策略、市场竞争等。和老板对齐战略,才能让全年的整体计划、预算、考核方式得到认可。

2、中层

为实现各项具体的业务指标提出自己的针对性建议。比如:

数字营销负责人,根据开发中小客户的需求,提出获客以及客户运营的规划,可预估实现的业务目标。

产品营销经理根据上市计划,提出预算与销售预估、全域推广方案等。

3、执行层

尽量能将自己做的事情闭环。

比如内容营销,在全域自媒体种草、转化路径上更精通,同时关注产出,用数据展现结果。

只有各个层级都建立了业务思维,把工作拆解成一项项可量化的工作,做出的计划就是为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

可以这么说,1.0-3.0的过程,是营销人从过去的执行者到业务为导向的营销专家的进阶。

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在和高管团队CEO密切的沟通中,市场部门的话语权以及影响力都得到了加强。

市场人纠结的价值、和销售难沟通的问题就变得没那么突出了。大家都是为业务服务,分工不同,协同才会见真知。

 

作者:Hanni

来源公众号: 时光笔记簿 (ID:1089517)

本文由@ 时光笔记簿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感觉运营就是个苦逼活

  2. 受教了

  3. 666,学到了,收藏起来。

  4. 想要成为优秀运营人,太难了。 :roll:

2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9月08日 更多
国际扫盲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1995年中国女作家张爱玲逝世
2016年苹果发布AppleAirPods耳机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