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四种用户心理,帮助你短视频内容创作
短视频如今正处于风口之上,虽然人人都可以做短视频,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对于内容的要求反而变得更加严格。此时,抓住用户心理才能打造好自己的账号。那么短视频用户心理都有哪些呢?本文作者为我们做出了总结,希望可以帮助你短视频内容的创作。
短视频“内容输出”表层研究的是内容的结构形式,底层研究却是“用户心理”,只有戳到了用户心理的感受,才能称得上是优质的内容。
如今,短视频行业这么火热,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分一杯羹,万一可以成为网红呢?然而,短视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和缺乏套路的内容很难得到大众的喜欢,用户都有哪些心理呢?
本文总结有四大用户心理,帮助你沿着“心理习惯”来生产内容,想不火都难!
一、稀缺感
你刷短视频的时候,一定会发现你关注什么,算法平台就越会推荐相关的内容给你。
比如:你想学习化妆,通过算法你一定可以接收到化妆教学视频;你在减肥,通过算法你一定可以接收到减肥教程。实际上,你越缺什么,你的注意力就越被什么吸引,甚至自己都无法察觉,你不信?
看两组研究:有一项研究,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但一组大快朵颐,吃的很不错;而另一组饥饿难忍。
他们被要求识别出屏幕上一闪而过的一系列英文单词,一闪而过的速度大概是33毫秒,这样的任务对任何正常人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你也许会认为饥饿的研究对象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任务完成的更差。
但结果恰恰相反,饥饿的研究对象在普通词汇上的成绩与吃饱喝足的研究对象相比并不差。但他们在有关于食物的词汇上的成绩,比那些吃饱喝足的研究对象认得更快、更好。
这意味着,饥饿这种稀缺感促使研究对象将注意力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了食物。这意味着在稀缺感的作用下,用户的注意力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上,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察觉。
而短视频平台帮你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不停地根据你的需求,为你推荐视频,所以就出现了越刷抖音越上瘾的情况。
对于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如何利用“稀缺感”这一心理来吸粉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短视频之前,对自己的目标粉丝做一个分析,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的稀缺感是哪些?
二、共鸣感
共鸣是一个物理名词,百科上的解释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认同感是共鸣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自己的短视频成为爆款就一定要和用户粉丝产生共鸣,共鸣分为正向共鸣和反向共鸣:
正向共鸣是别人对你的认同,让用户一看就觉得「说得特别对」,让用户感觉特别「爽」,让用户觉得你讲出了他们的「心声」;反向共鸣是别人对你的不认同,觉得你说的没有道理,让用户感觉和他们的想法背道而驰。
认同会带来身份价值的体现,是“共鸣点”;不认同会带来争论,引起吐槽,是“槽点”。两者都容易引发粉丝们的热议,从而带动话题,产生爆款的几率更大。
短视频是一个非常好的“正向共鸣”案例:里面讲述了30+的男女的爱情、心态、生活等等,看完之后,就觉得说的好像自己。
视频中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认为的: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东西。听完之后,觉得他们说的很对,心理产生了认同感;有些短视频在让人产生认同的同时,还会戳中人们的泪点,让人不由自主流下眼泪。
与之相反,“反响共鸣”会引发集体的吐槽和调侃,但是因为有“槽点”,也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吐槽大会、陈翔六点半等等。这些视频内容在轻松中,就让人get到“槽点”在哪,忍不住也跟着吐槽几句。
有时候,“冲突”会带来槽点,比如:角色身份冲突、常识认知冲突、剧情反转冲突、价值观念冲突等。对于受众来说,只要这个视频挑战了他的认知与想法,就可能会有留言的冲动。
三、获得感
短视频平台虽然以娱乐放松为主,但也有很多用户是来学习的,希望通过观看视频来获得“新知”和“资讯”。所以短视频的内容需要给用户营造一种“获得感”,让他们觉得看完视频之后,会有收获。
可以在视频中,提供信息(有用的资讯、有价值的知识、有用的技巧)、讲述观点(观点评论、人生哲理、科学真知、生活感悟),很多人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还可以在视频中展现用户可以得到的【利益点】,只要对用户有好处,他们就愿意关注你。很多垂直类的账号,都因为契合了用户的“获得感”心理,而收获了众多的精准粉丝。
在“获得感”方面,还可以及时结合热点,来对某一热点事件进行回顾与解读,也能收获很高的关注,比如:美国疫情、华为5g、科比生前的成就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获得感】体现了用户的“占便宜”心理,用户想通过“低价”或者“免费”来获得商品。
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些带货短视频在展现产品使用场景的基础上,大力强调价格的优势。或者某个短视频博主为了“宠粉”而随机送出福利。
四、好奇心
好奇由信息缺口(information gap)所致,信息缺口来自于我们已知的东西和想要知道的东西之间的差距。
对于单条视频而言,也可以利用“好奇心”引导用户看完整条视频,提升“完播率”,“留下悬念”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可以激发好奇心的方法。
下面介绍两种短视频结构,能在用户心中埋下好奇心的种子。
开头抛出问题(设置悬念)+中间讲故事(结合案例+论点认证)+结尾表达个人观点或引导互动。
这个公式尤其适合做vlog、个人分享类的视频,比如下面这个视频:开头就抛出问题,设置悬念“在深圳当客服一天能赚多少钱?”提出疑问让人忍不住想往下看找到答案。
中间讲故事,结合自己的亲身精力陈述事实。同时在文案里面多用数字加强记忆力,比如“平均每天要打100~200个电话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要一直讲话8个小时”、“处理率要达到90%”。
结尾表达自己的观点,引起共鸣。“你要知道不管你在哪儿、是什么职业,都不要小看自己,时刻都要怀揣着和这个世界死磕的勇气。”
而且这种短视频文案公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开头的悬念,提出问题“你知道……”,一句话就帮你精准筛选了目标粉丝,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留住了感兴趣的粉丝。
这种模式的短视频文案,结尾在表达观点之后,还可以再抛出一个问题,比如“看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觉得……,评论区留言”等类似这种引导互动的文案。
结果前置+证明结果+结尾给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或反转,所以,我们学着点呀!以上就是常见的4种类用户心理,了解这些心理后,帮助我们直抵用户,戳中他们内心的某个点,产出有人气的短视频。
重要的是,我们每次做视频的时候,要多想一想:这个视频能引发用户什么感觉?视频针对哪一类用户的情感?表达了角色代表人群的什么心声?
用户就是需求的集合,了解了他们,也就了解了“需求”所在,顺着“需求”来做事,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大。
本文由 @汪仔2381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和这篇类似。当时没收藏,后来一直没找到。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温故而知新。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
“你的头怎么像机关枪一样?” “?” “秃秃秃秃秃秃的”
赞,可以加一下作者微信吗?
有机会当面跟博主学习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