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言艺术家”什么梗?看完咱就是说蚌埠住了!

编辑导读: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各种文学层出不穷。本文解释了当下最流行的当代语言艺术,分析了其爆火的原因,对未来的网络文学做出了预测。推荐想要制造网络热梗的读者阅读。
发疯文学、废话文学的脚步还未走远,最近又一批当代语言艺术家火了。
在抖音上,话题#咱就是说#、#语言艺术家#和#当代语言艺术#都达到了千万级播放量;在微博上,#当代语言艺术家怎么表白#的话题火了。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根据小鸡词典释义,“当代语言艺术家”是指说话时带有各种互联网口癖的人。说话的时候要结合“家人们”、“属于是”、“就是说”、“咱就是”、“一整个”等等词汇。
把一句话说成几句话,几句话就能水出一条视频。
比如:普通人表白:我喜欢你。
当代艺术家表白:今天就是说,咱就是说,我对你,整整就是,狠狠爱住了的一个大动作。家人们,属于是什么?王八看绿豆的一整个般配住的状态,咱就是一见钟
情的概念,咱就是说,怦然心动哎,咱就是说,整一个就是,狗急跳墙,咱就是,白日做梦,纯纯属于是,你这边就是说,家人们,给我一个回复的大动作。
看完是不是蚌埠住了!自媒体人@萝贝贝将其形容为一种“鬼打墙文学”。简单来说就是表述者有意而为之的一种“模糊不清的、绕来绕去的、原地打转的、反复重复
的、让人摸不清头脑的”长段表达,多少含有恶搞、趣味、无厘头的成份。
那么问题来了,“当代语言艺术家”是怎么火的?为什么会火?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跟着梅小花一起往下看——
一、当代语言艺术家是怎么火的?
在抖音上,当代语言艺术家的来源似乎可以追溯到达人@范建国(失业版 吐槽杭州交通拥堵的视频。
某天下午她5点就出门上班,以为能提早到公司,给老板个好印象。没想到这天堵在了路上。原以为上了高架就能一路畅通,结果在高速入口处就堵了一个半小时。
最后,老板送了她一天假期……
吐槽前,她只是一位浙江传媒学院学生。没想到,视频一下子收到网友47.7万点赞,她火了。直播式口吻和口头禅“家人们”、“咱们”、“漏”等等听得人好上头。那
种崩溃、无奈的情绪,纯纯地被拿捏住了。
接着,美女搞笑达人@天总 也加入当代语言艺术家行列——在达人@OhmyLady花花 的表白视频基础上,配上更夸张的rap动作,让表白的语言艺术更带感了。
评论区的网友也用语言艺术花式回复:
90后小夫妻达人@狗子与我 则结合日常生活展示了什么叫“吐槽的艺术”。男生说“网友叫我们‘忘崽夫妇’”,女生立刻接梗,模仿原视频来了段当代语言艺术。
网友评论:她在闹,他在笑,自己在屏幕前汪汪叫(不是)
当代语言艺术堪称流量密码,艺术遍地开花。不论是给人道歉、与老妈斗嘴、播报天气,还是在酒吧点酒、带货……万事皆可语言艺术。
还有人用它来介绍奇葩香菜饮品,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一整个1+1=∞的操作属于是。
网友be like:
当代语言艺术家的魅力简直辐射全网。在b站,up主@KiddyLee周全 一人分饰三角配音《让子弹飞》改编版之《让废话飞》,人物台词不仅全是废话,还结合“属于
是”语言艺术,十分精彩!
那知道的,往往是不知道的,
那不知道的,往往都是那些往往的,属于是属于是了
而惯用柠檬头特效的社死区up主们,大多也都以“家人们”亲切而不失尴尬地开头,运用语言艺术穿插着讲出那一段段难以启齿的往事。
二、“当代语言艺术家”为什么会火?
从发疯文学、到废话文学,经过梳理我们发现,上述火爆网络的文学形式都复制着类似的走红路径。
1、踩中“情绪痛点”
激发情绪是触发传播力的关键。
正如乔纳·伯杰在《疯传》中提到的,要么让人兴奋(开怀大笑),要么让人大发雷霆,不管前者是积极情绪,还是后者消极情绪,都能快速激发他人主动愿意去分
享,去行动,口口相传。
知名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在《笛卡尔的错误》一书中写到——人的每一个决定,都主要由大脑中的情感中心控制。而理性和逻辑,
主要是用来证明情感决策的正确与合理。
社交媒体时代,只有共情的内容,才能带来互联网式的狂欢。
发疯文学,踩中的是网友的“愤怒”情绪,是对快递不发货、被老板PUA、被恋爱对象冷落的“疯狂”反击与叛逆;
废话文学,折射是当代年轻人对于权威表达的反抗,是对家长、领导等人关于长篇大论的反讽;
而“当代语言艺术家”话语体系所夹杂的“狠狠”、“就是说”、“整个就是”、“家人们”等词语,看似无厘头、鬼打墙,实则字字饱含种种情绪的表达。
网络匿名之下,那些生活中羞于表达或不能表达的情绪,都在这场互联网式的狂欢中得到释放,有时甚至是一场自我的和解。
2、触发「Meme」效应
「Meme」一词源自希腊语mimema,意为“被模仿的东西”。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迷因”「Meme」的概念——用来形容“一个类似
基因的、人与人之间不断复制和模仿而传播开来的小的文化单位”。
如今,「Meme」更多地被理解为现在盛行于网络的各种“梗”及“文化现象”,比如“真香”、“转发锦鲤”、“盘它”等等。
一个视频/图像,一旦形成某种梗或迷因,就能带来巨大流量。在前面“躲汉子”、“人类高质量男性”的走红文章中,我们曾提到想要触发「Meme」效应,需要两个
必备因素:
首先,需要一颗“能量因子”,即一些自带夸张、反套路、情绪略高的元素;
其次,需要极强的“可复制性”,低门槛性,人人皆可模仿、参与创作,像病毒一样,不断复制、模仿,进而带来裂变和扩散。
以发疯文学、废话文学、人类当代艺术家为代表的文学形式,作为群体情绪的载体,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加上一套很容易模仿和复制的话术模板,很容易在互联
网呈病毒传播之势。
正如前文提到的,随着更多KOL/明星大V的参与二次创造,内容和趣味性越来越丰富。而随着参与的人越多,从众效应就越强,反过来又增加了“当代语言艺术家”
流行程度。社交媒体上,以“当代语言艺术家”为代表的各大文学形式已成为最新潮的社交货币。
三、结语
凡尔赛文学、卑微文学、丫头文学、发疯文学、废话文学……接二连三的各类文学形式层出不穷,终其原因无非是当代网友自我表达和情绪宣泄的诉求。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赛在《单向度的人》曾预测,网络媒介将为当代提供“发达的合理化的技术”。媒介塑造语言,媒介塑造新一代网民,可以预见
新社交网络环境之下,继“当代语言艺术家”之后,将依然会有各类网络文学的冒头甚至是刷屏。
作者:梅花网编辑部,来源:微信公众号“梅花网(ID:meihuaevent)”
本文由 @梅花网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运营要学会灵活变通很重要
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作为一名运营经理唯有多学习,多复盘,多总结,多实战,才能成为优秀运营人。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做运营太难了。
来公司没多久,负责一条产品线的产品和运营工作,亚历山大
顶!
留言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