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式的广告方案应该是有效果的,但肯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来源:文案人于极(ID:jimtchina)


虽然“洗脑广告”被观众们多次批判,但哈啰顺风车最近又出了一个洗脑魔性广告。

先不多说,看看这个广告吧。

这个广告有着明显的洗脑风格:比如奇怪的腔调、多次重复的产品名称,以及明确的利益点。

另外在各城市,哈啰顺风车也开始了一轮电梯平面的推广,文案也是没有废话,直接亮明利益点。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尽管这样的广告,被观众一轮又一轮批判,但为什么依然有些品牌,顶着被骂的风险,看好这样的广告效果呢?

之前我有一篇文章分析过,搬运过来一部分,给大家一个思考角度吧。

1. 一点常识,品牌的三个阶段

根据雕爷的营销理论,品牌的运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劈开脑海、补充记忆、品牌升华。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这个理论是特劳特经典“定位理论”的延伸,而定位理论强调:

营销战役并不是从市场中开展, 而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开展。

营销的一切动作,其目的就是要争夺消费者的心智,让消费者一产生某种需求,就想起某个特定品牌。

这也就是定位理论的最高阶段“品牌及品类”。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劈开脑海,是让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智,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这个品牌。在这一阶段的品牌,有以脑白金为代表的各保健品品牌、乌江榨菜等等。

补充记忆是通过与消费者的接触,使品牌形象逐渐丰满,具有了一定的识别度和友好性。

这一阶段的品牌,比如网易云音乐、杜蕾斯、999感冒灵。

品牌升华,是品牌找到了人类精神上,所共有的一个制高点,品牌已经不是品牌,而是一种人们普遍追求的精神共鸣。

比如苹果的“think different”、耐克的“just do it”。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如果把这一系列行为,比喻为恋爱:

劈开脑海,如果甲想要追求乙,那么甲首先得想各种办法,让乙认识他、知道他的名字。

在这一阶段,乙喜不喜欢甲无所谓,重要的是他们互相认识了,并成功的加上了微信

第二步补充记忆,是通过双方的聊天、接触,甲借机展现自己能力、幽默、善良、温柔等特质。

这一阶段,乙也许会觉得甲还不错,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第三步品牌升华,是通过较长时间的接触,乙发现双方的三观惊人的合拍,就是人们常说的“他懂我”式心灵伴侣。

到这一阶段,乙一般已经爱上了甲。

2. 知名度,才是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

品牌的三阶段,看似容易,其实做到第一步“劈开脑海”已经很艰难,也很成功了。

大部分品牌,终其一生也只是奋斗在“劈开脑海”的漫长道路上,比如脑白金。

当品牌的知名度,像脑白金一样覆盖了大部分中国人、并成功的进驻了消费者的心智之后,只要产品没有太大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补充记忆”和“品牌升华”,也能轻松卖出个上百亿市场份额。

另外保健品在中国,基本上也打造不出美誉度,即使费劲巴拉的拼了老命,打造出一点美誉度,也会被其他的“问题保健品”连坐,所以只要保持知名度就足够了。

知名度只要够了,产品一般都会活得不错。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保健品、保健酒,花天价也要请几个小名人,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原因。

他们就是为了保持产品的“知名度”。

只要知名度足够大,就会找到足够的目标人群买单,所以知名度才是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美誉度不是。

这也是洗脑广告,之所以存在的逻辑。

3. 广告,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广告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甲方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是辛辛苦苦在市场拼杀中,焦虑了无数夜晚,挣来的血汗钱。

所以广告公司的角色,更像是甲方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的一门大炮,唯一的作用就是轰开市场大门。

或者说广告创意人员,是甲方人员的雇佣兵,唯一的作用就是干掉甲方的竞争对手。

当甲方,比如知乎,急迫的想要扩大用户群,从精英小众走向普通大众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劈开”普通大众的脑海,闯进消费者的心智,让不知道、不熟悉知乎的人,知道知乎是做什么的。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所以,知乎这些品牌才会花1.65亿天价,买下了世界杯15秒广告时段,也就是买下了接触潜在用户的通道。

这时广告方承接的任务,就是如何用这15秒的时间,让品牌炸开消费者的脑海,冲进消费的心智。

4. 广告,天生招人烦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分析过:广告,是对消费者时间的争夺:

人们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倾向于把有限的时间放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读书学习、休闲娱乐甚至生活琐事。

而广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基本毫无意义,很少人会主动找广告来欣赏,反而是看到广告时会习惯性的躲避,比如遇到插播广告,趁机上趟洗手间什么的。

电视广告尤为“可恨”的是,它打断了观众娱乐的进程,并且是频繁的打断。

这种打断,就是广告对于消费者时间的争夺:因为消费者不会主动看广告,所以只能使用这种“暴力侵略”的方式,进入消费者的时间。

广告天生是“招人烦”体质。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而在15秒钟时间里,让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的较佳工具,就是这种“招人烦”的广告。

5. 用猛力轰开消费者心智

劈开脑海,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甚至短时间内忘不了这个品牌,一般会有两种路线:绝佳的创意不停的侵略消费者时间

这两个路线代表了业内的两个派系:创意派和实效派。

但既然是电视广告,就必然以频繁的侵略消费者时间为基本手段,那么再爆炸的创意,一天看5遍,连看上一个月也会让人吐出来。

所以爆炸的创意,最后还是要沦落到“不断重复”并且“令人讨厌”。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而洗脑广告不仅仅重复播放广告,为了强化消费者记忆,广告中的品牌名称也在不断的重复:

马蜂窝的15秒广告,品牌名出现了6次;知乎的15秒广告,品牌名居然出现了9次;哈啰顺风车的15秒广告,出现了4次。

这就是广告方的有意为之,反正逃不过“被讨厌”的宿命,那就让消费者在讨厌的同时,深深的记住品牌名称,用笨拙但有效的方法,轰开消费者的心智吧。

6. 广告美誉度,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洗脑广告的另一个槽点,是破坏了所谓的“美誉度”。

其实靠广告来拉升品牌的美誉度,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美誉度的主体是产品,而不是广告。

广告做的再好,如果消费者看到的产品是垃圾,一样会把这个品牌喷成筛子,并且广告做的越好,烂产品死的越快。

而如果产品很好,而广告做得再烂,这个品牌的美誉度也不是问题。

从来没有哪个产品可以依靠广告,形成狂热的粉丝群体;相反很多不做广告的小众产品,却能依靠产品本身聚集一批死忠用户。

所以依靠广告打造美誉度,这本身就是很幼稚的做法。

最近,又有一个很洗脑的魔性文案

广告,尤其是中小品牌广告的第一个作用,永远是轰开消费者的心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让消费者知道产品的存在,并激发消费者好奇心来使用产品。

所以无论是他的“赶集网广告”还是“妇炎洁广告”,或者现在的“哈啰广告”,都是在忠实的打造产品知名度,为新品牌劈开消费者脑海。

上面说了,知名度是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

有人说,看了洗脑广告之后,直接卸载了这俩APP,其实这样的吐槽也是一种传统了。

当年脑白金的广告最火时,也有很多观众说打死不买脑白金,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春节送礼不知道挑什么时,顺手拿几盒脑白金。

而情绪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递减效应。

7. 肯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多种原因,洗脑式的广告方案,是一个合格的解决方案,并且也可能是一个效果较佳的解决方案。

但是不得不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15秒的时间,虽然闪转腾挪的空间不大,但是肯定有更友好、更舒服的方法,来解决品牌问题。

这种更好的方式是什么,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包括骂这类广告人,他们估计也不知道。

但可以确定的是,肯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案例来源:

《冲突》叶茂中/《我的营销心得》史玉柱/《给雕爷牛腩降降温》雕爷/《定位》特劳特、里斯/哈啰顺风车服务号(hlsfcfwh)/微博:江南春

 

来源:文案人于极(ID:jimtchina)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4日 更多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