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商业:像买手一样选品牌
作者与头部非标商业的山友进行了一场对话,从中获得了一些实体商业的感想,总结分享给大家。
4月底,和头部非标商业的山友聊了一次,给了我一些实体商业的感知,也更让我理解了地产方眼中的主理人品牌。
挺遗憾没直接录成播客,尽可能回忆,文字记录。
一、“精致连锁”仍然稀缺
精致连锁就是“连而不锁”的品牌。
它介于主理人独立店和大众连锁品牌之间,既具备主理人的独立和表达能力,又兼顾了商业化效率和可复制性。
比如:烘焙品牌cycle&cycle、茶品牌BASAO、云南风物柴米多等。
简单来说,这样的品牌既能带来近似网红的流量,又不用担心它的商业持久性。
原本我站在品牌咨询设计公司的视角,近几年对这类品牌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但事实上,对全国地产来说依然非常稀缺。
稀缺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现制纯茶的精品连锁,几乎只有tea stone、开吉茶馆、BASAO等,商业模式和品牌质感不错,又不乱开店的,大家都抢着要。
当然,抢着要是指给予的条件不同,不代表免租,租金一样要付的。
二、不乱开店很重要
首先,传统地产和非标商业,差别非常大。
也就是说你的首店开在哪里,就等于进了一个圈子。除非你确实是领域头部,不然大概率会持续在一个类型里开店。
比如一家餐厅,它在非标商业里的营收和声量,对传统地产来说,参考性就相对弱。
再者,不乱开店很重要。
好的地产方,会很在意品牌后续的发展路线,以及开店计划,地理空间是有限的,大家都希望把资源给到优质有稳定发展路线的品牌。
尤其非标商业,靠的就是有限场景里的店铺能释放多少独特吸引力。
3.有不少主理人品牌是在非标商业,开出首店后才被大家发现,紧接着,全国的资源会被撬动,各地产方抢着要。
比如十六开,我听到的时候也表示惊讶。
换句话说,定位于“精品连锁”的品牌,你有多认真对待你的线下亮相,再加上合适的位置,才可能收获理想的“结果”。
4.之前很多品牌对“上海”开店,有执念,如今在淡化。尤其是精品连锁,疫情后,如果没碰到合适位置,不会盲目进入上海。
5.遍地开花的非标商业更新,最后拼的是运营能力。2年前还有声量的成都源野,近期运营跟不上,马上就会失去新意和活力。相似的还有上海的现所。
6.不要小看中高端时尚买手店,非标商业有时营收最高的可能是它。
7.不好吃、缺乏复购的餐饮,不论设计再好看,即使是在非标商业,也面临更新迭代的可能。
换句话说:会做精品连锁的主理人,不一定做的好产品和运营。而产品硬核的餐饮品牌,又未必想做、以及能做成一个“精品连锁”。
8.这两年或许很多业内人已经看腻了某些“品牌”,也可能用户也看腻了,但它们为啥还是占据了好位置?仔细想想,其实是这个品类里一直缺少好的替代品。
9.主理人品牌最缺是商业规划和运营能力,近距离开一两家店可以,城市远一些就没办法兼顾了。
10.非标商业其实自己也看腻了“工业风、不锈钢金属”,也在寻求突破,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被验证过的答案。
11.非标商业的招商,很像“品牌买手”,而且大都具备一定的品牌认知和策划能力。
顺带说一嘴,这一行极其缺人。
12.透露一下非标商业的招商方式,很像两个品牌之间的联名沟通,先合作一个快闪?植入一点点产品概念?参加一次市集?双方更了解彼此理念后,觉得合适,才会有进一步的合作。属于琴瑟和鸣的慢招商。
作者:少康
微信公众号:少康Blake
本文由 @少康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文章写得很有见地,作者的思考很深入,值得学习。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