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营,你最该学习的其实是《奇葩说》

《奇葩说》深谙综艺节目的生存之道,运营是真的很腻害。
喜欢网综的小伙伴中,应该有很多人都看了《奇葩说》。有些人喜欢《奇葩说》里平凡而又深刻的辩题,有些人喜欢辩手们天马行空的语言,不过也有人说《奇葩说》从第四季开始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味道了。很遗憾,我属于后者。
不过作为一个运营汪,我还是一直在看《奇葩说》,尽管它并不像以前那样吸引我了,但《奇葩说》的“魅力”依然存在。
自第六季开播以来,《奇葩说》频频登上热搜,无论是导师、辩题、还是选手,都是大众讨论的焦点。《奇葩说》就是有这种魅力,或者说,《奇葩说》深谙综艺节目的生存之道,《奇葩说》的运营是真的很腻害。
一、内容优质
《奇葩说》的播出一路以来都伴随着众多网友的吐槽,但吐槽归吐槽,它能播出六季,成为一个典型的网综IP,必然是有它的厉害之处,其中最核心,必然是内容。
大约是从16年开始,内容经济突然火了起来,内容创业者越来越多,连网红也逐渐从肤白貌美大长腿逐渐向内容网红过渡。人们更乐意关注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并且愿意主动付费。
1. 内容定位
《奇葩说》的本质是一档辩论节目,辩论,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里是一种比较严肃、正式的比赛。
兔子的印象中,学校里参加辩论赛的时候都会特别正式地穿上正装,而在奇葩说的舞台上,辩手们稀奇古怪的服装,大胆奇异的布置和音乐,还有公布辩题的奇葩小剧场,这一系列“奇葩”的操作,都扭转了人们对于辩论的刻板印象。
再者,《奇葩说》的用户定位就是个性独立的90后年轻群体,为了迎合受众,《奇葩说》从舞台布置到辩题选取都明显地年轻化、个性化。凭借新颖、有趣的表现形式圈住忠实观众。
《奇葩说》这档节目本身是输出内容的平台,它本身是有鲜明的属性和风格的。说起《奇葩说》,我们能想到哪些形容词?
I CAN I BIBI,丰富的价值观、幽默风趣而又发人深省、犀利、煽情、通俗易懂、眼花缭乱、畅所欲言、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每天都要更博学一点……
这些形容词塑造了一个集娱乐和深度于一体的奇葩说,也许台上那十几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的辩论不能完全代表大众的想法,但这些精妙绝伦、寓意深刻的观点塑造了《奇葩说》这个内容优质平台,在五花八门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
2. 精选辩题
马东曾经在混沌大学分享过运营《奇葩说》的经验,他表示:
“内容没有先进与落后,当内容有力量直击人心的时候,他就有力量穿越时间,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这就是我理解的‘内容的本质’——它发自于人心,也解决人内心的焦虑。”
“内容产品,就是将个人焦虑泛化为大众焦虑,以内容形式去整合。好的内容产品在于将用户的潜在需求显性化。头部内容的本质在于最大程度上触达人心。”
从这两段内容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奇葩说》的内容之所以常常引起全民讨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很现实,将大众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拿出来引发全民关注;或者将原本只有小众在讨论的话题放到台面上当做一个辩题来辩论。
《奇葩说》的选题不是随便捡来的,而是节目组通过微博、公众号、知乎、以及百度知道等平台搜集热门话题,抓取网友关注最多的话题,然后将辩题放到官博以及公众号等平台让网友进行投票,从而选出最适合在节目中辩论的话题。
3. 新奇、震撼的观点
《奇葩说》除了选题精良,辩手们的辩论更是一绝,《奇葩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总有那么几个辩手。
他们所提出的定义,切入的角度,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直击心灵的震撼。都说《奇葩说》喜欢上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就是这些上升价值一次次造成大规模跑票。我们来感受一下黄执中经典的“遥远的哭声。”
辩题: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哪个?
黄志忠提出了这道标题的本质:同理心与不忍心。
紧接着,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学老师在教孩子们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
二、借势营销
1. 热搜明星
每一期的《奇葩说》都会邀请一位男神或女神。几乎每一位“神”都是自带热搜的体制。
还记得杨超越上《奇葩说》的那期播出时,我在知乎上刷到的热门问题不仅是:
- “杨超越上奇葩说”
- “杨超越被批没文化”
- 还有“杨超越以后的发展方向”
- 以及“杨超越和詹青云同时追你,你选谁?”
网友们不仅在关心着《奇葩说》的未来,还对杨超越的未来十分上心,还有人异想天开,纠结该选杨超越还是詹青云,美貌和才华你选哪个?
兔子要说:你醒醒吧,詹青云不可能追你的!!
虽然这些问题看似天马行空,但其实都都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问题,有些明星就是热搜体制,先不说表现的好与坏,她只要出现,必定能带火一轮话题。有热度就有流量,有流量,还怕没收益么。
2. 热点话题
《奇葩说》的辩题中,有一类辩题是跟社会热点,民生民事密切相关的,比如:
- “女性专属停车位是不是歧视?”
- “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 “整容会让你成为人生赢家吗?”
这些辩题本身就是社会热点、已经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而《奇葩说》将这些热点问题以一种新的方式再次摆在台面上,辩手们再从新奇的角度切入,独特的逻辑思维左右观众的想法。
观看《奇葩说》的人常常会发现,选手的发言对于票数的影响非常大,证明这些问题本来就是争议性极大的话题,观众自己也无法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有争议就有议论、有议论就会传播,有传播就有热度。
3. 制造热点
开头就说了,《奇葩说》自从开播以来,无论哪一季,都频频上热搜,《奇葩说》火了,奇葩们也火了。
大概是人红是非多吧,除了《奇葩说》节目本身的热点,辩手们也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推上热搜。
从最开始的马薇薇离婚,到后来傅首尔董婧之争,以及最近人们对于许吉如淘汰和节目调整播放顺序等热点,纷纷引起了网友的疯狂讨论。《奇葩说》或许不是始作俑者,但难免让人猜测是否有推波助澜。
有个段子说:两个网友如何快速成为好朋友?
答:让他们讲同一个人的八卦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网友们对于追寻八卦简直是一种本能,黑红也是红,对于节目来说,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议论越多,对节目越有利。
三、话题互动
1. 回归问题的本质
《奇葩说》的辩题,每一次都会引起网友的热议。前面说了,《奇葩说》的选题不是节目组随意确定的,而是从众多热门话题中筛选出优质内容,再由网友们讨论、投票,最终选出辩题。
回顾《奇葩说》的辩题,大概可以将他们分为几大类:
- 亲情:父母提出住养老院该支持吗?
- 爱情:伴侣有个异性soulmate,该介意吗?
- 友情:该不该催好朋友还钱?
- 工作:喜欢的工作996,我要不要886?
- 热点:女性专属停车位是不是歧视?
- 三观的正面对抗:“消除悲伤水”要不要喝?
这些话题涉及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看似平常,但真较起劲来能撕个“鱼死网破”的事。我曾经在某一个知乎问答里看过:
信息的爆炸性传播,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信息的本质。
- 比如豫章学院的本质是教育和政治;
- 高以翔事件的本质是综艺节目的制度以及安全保障;
-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阿沁刘阳分手,猜测热搜是买了,而热度爆炸肯定还有大众对于渣男出轨的愤恨这一层原因;
- 明星自杀让大众再次关注抑郁症;
- 网易、华为裁员事件引发网友对于“职场”的热议
不难看出,《奇葩说》的每个辩题都能引发出一个发人深省的本质问题。
辩题:美术馆着火了,救画还是救猫?
本质:同理心与不忍心
辩题:要牺牲贾玲救大家吗?
本质:作为与不作为
辩题:时保联是暴政吗?
本质:朋友相处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真正引发网友热议的正是这些极具争议性的本质问题。
不记得是《奇葩说》的哪个导演曾经说过了:
辩题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但很多人往往没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比如你直接问观众该不该接纳自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怎么没接纳自己了?
但如果你将问题改为:混的一般该不该去同学会?从现象切入,会让很多人发现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现象,而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自我接纳。
《奇葩说》正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将这些普遍现象的本质问题放在台面上深刻讨论。
2. 与观众进行密切互动
马东曾说过:
“做节目的人一定要明白,节目是一个生物,你可以生下它,但它怎么长大,不一定是由节目生产者决定的,它是一个多种力量结合的产物,不可能完全在你的控制当中。”
一个节目的运营,离不开观众,每个企业的长久,离不开用户。
而《奇葩说》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从确立选题,到选手辩论,整个过程中都不断与观众进行密切的互动。不论是微博评论,还是弹幕互动,《奇葩说》营造的氛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观众们可以各抒己见,正如那句经典的口号:I CAN I BIBI。
除此之外,观众们的手中掌握着选手的生死大权。
还记前几天,《奇葩说》复活榜终于尘埃落定,杨奇函最终以229万多张投票成功复活。也间接说明了杨奇函的还是很招人喜欢的,《奇葩说》的粉丝也是真的挺多的。
当观众觉得自己是参与者、决策者、而不仅仅是个接受者,他们的活跃度会大很多。将权益让给用户,这是每个运营应该从《奇葩说》身上学习的。
四、多渠道传播
马东在混沌大学分享运营《奇葩说》的经验时,还曾表示:
“好的内容产品的本质是好生意,好生意的关键在于协同效应。”
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有讲述新媒体矩阵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可以协同放大宣传效果。《奇葩说》也不例外。
爱奇艺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对《奇葩说》进行了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首先是爱奇艺的首页,为《奇葩说》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还有“奇葩说官方微博”以及“东7门”微信公众号。
另外,节目播出同时,还有知乎话题实时互动。
除此之外,还会利用明星嘉宾的热度和流量,在节目播出之时联合宣传。
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金主爸爸们,《奇葩说》合作过的金主爸爸们,海飞丝、有范、谷粒多、以及这一季的京东、江小白、贝壳、携程……个个都是国民大品牌呀,统统不差钱,宣传力度不在话下。
总结
- 1、内容是王道,认清问题的本质,好的内容往往能引起爆炸性的传播。
- 2、热点还是要蹭的,无论是人还是话题,蹭热点的最高境界是制造热点。
- 3、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企业,长久的发展离不开用户,让用户享受一定的权益是非常机智的做法。
- 4、传播的渠道多而广才能协同放大宣传效果。
本文由@茂兔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喜欢精读文章,但是又不见的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什么叫融资?融资其实就是,你请5个人吃火锅。给第1个电话:“顺路买点蔬菜,就差菜了。” 给第2个电话:“顺路买点羊肉,就差肉了。” 给第3个电话:“顺路买点冻豆腐鱼丸啥的,就差这个了。” 给第4个电话:“就差酒了。” 给第5个电话:“就差点火锅底料了!” 然后,挂电话烧水,坐等…… 那么,什么叫资金链断裂?就是其中任何一人没来,放了鸽子。
作者你好,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看看
在某上市公司做运营,今年真的好难,据说以后会更难。只能多学习沉淀提升内功了,太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