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微信(企微)进入第二个续费周期,众多品牌和商家面临着外部联系人规模续费的问题。然而,现有的付费档位设置让许多商家感到困扰,尤其是那些用户规模较小的企业。本文将探讨商家对于企微续费档位的呼吁,以及他们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挑战,供大家参考。

时间已至4月,诸多品牌和商家开始陆续收到企微“外部联系人规模”续费提醒。

这个始自2023年3月的付费项目,正在进入第二个续费周期,而越来越多品牌和商家也开始呼吁平台方:

细化和增加“外部联系人规模”的付费档次。

他们建议,(支持)尤其是低人数规模的商家,以1万用户为阶梯递进(或选择)更为合适。在强调“降本增效”的当下,类似建言正越来越多。

按照现有购买或续费规则,如果私域用户数超过2000人,需要按照规模购买对应档位,企业微信为此设置有5000人、2万人、5万、20万、50万、100万人不等,及更大规模等档位。

越往上,不同档位跳跃的数量越大。如一越过20万用户规模就会直接跳到50万人数规模,中间提升了30万用户量级。下一档则增加了50万用户规模量级。过了100万人数之后,每次直接增加100万用户规模。

只要用户规模超过了档次设定的人数,就只能向上增购。

这意味着,增购带来的最大成本,或让企业以接近0.2元/人的费用支付,而非平台表达的0.1元/人。

如果不续费,则只能被动回应用户询问,而无法展开日常运营(详情:企微新变:未续费,客户管理功能将受限)。

在围绕续费而引发的企业诸多声音中,提及原因较多的,是许多商家在实际运营中,无法在一年时间中大量新增粉丝数,从而填满被拉大的用户规模空间。

过去至少5-6年时间中,沉淀现有粉丝到企微是数以百万家品牌和商家一直在致力的工作。随着运营重点不断推向全域运营、精细化运营。私域池的大量新增已经少见。

这让不断压缩市场投入的品牌和商家非常难受。

实际运营中,很多品牌和商家的企微在添加用户过程中,还时常受限到每天只能添加20人状态,也让私域用户新增这个事情阻力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用户数据资产、私域用户价值的重要性。

今天业界纠结的也非是否要付费,而是尽可能节省——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每一分节省都成为了应有之意。

为大数量的富余用户量(甚至可能用不上)提前付费,就不符合当下之需。

为了在相应用户规模下续费,许多公司不得不删除用户——这在平台计算用户规模的规则下,其实也难。

因为用户只要为该企业主体下的任何一个员工的企微好友或者企微群中,都会被计算。且这种删除不利于用户回来后的服务,在私域中,用户删除一些企业的企微后,又再度回来的现象非常常见。

类似角度的更多建议还包括:能够允许管理员有权限删除同一公司名下的员工账号中的单向好友。

以及,企微账号不算在收费数量内——这也可以间接鼓励更多企业使用企微账号进行日常的内、外沟通。

有品牌和商家为了减少大阶梯带来的规模费成本翻倍,还采用新增更多公司主体的方式来注册和使用企微。在见实行业群中,有一些商家提及,他们为此准备了多个公司主体。

只是这个动作在行业眼中,也意味着数据无法连通、工具费用翻倍等额外损失。

种种原因之下,越来越多品牌和商家在不少行业群中,或通过其他渠道向平台呼吁,细化更多的用户数量阶梯,更方便商家灵活购买。

据2023年平台发布数据,当时已有超过1200万企业运用企微,每天联系着5亿用户(现在,每天有5亿用户活跃在各个私域中),虽然此后企微没有再更新,但按行业发展,这个数量和活跃度都只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在这个基数上计算,这笔“超额”的规模费用或不小。细化或灵活阶梯收费,显然会更加惠及业界,尤其是在追求降本增效的当下。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见实】,微信公众号:【见实】,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对于大家都热衷的热点话题,总会去分析别人背后的行为

  2. 想要成为优秀运营人,太难了。 :roll:

  3. 写得很真实

  4. 运营要学会灵活变通很重要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05日 更多
1992年我国暂停实行了6年的夏时制
1998年首批希望工程志愿者产生
巴勒斯坦儿童日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