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服务商迎来新的赚钱拐点。随着全域带货模式的升级,微信生态的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服务商在工具、代运营、分销、流量等多领域迎来巨大机会,能否抓住红利取决于对生态的理解与布局。

一张图谱,

已经非常清晰的展开了。

老板发财,我是大鱼。

从前几天刚刚升级的“全域带货者”,到服务商后台统一归口,微信的商业化路径,已经开始日渐清晰。

2020 年开始的视频号商业化,反复折腾了 5 年之后,腾讯或者直接说龙哥,对于微信的商业化开始找到了手感,也许他们已经想的非常清晰:

“做生态,而不是平台。”

从“全域带货者”这个词出现开始,微信域内所有卡点打通,也许是服务商赚钱的开始。

01 微信服务商有哪些超级机会?

跟其他的平台的服务商完全不同,微信的服务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微信把自己当基建,

商业版图,交给服务商自己绘制。

众多在微信做三方业务的商家,各类代运营、孵化、私域平台赚到了大把的钱,早期做SAAS的有赞、微盟都已上市,百亿营收。

微信小店为交易阵地,打通了微信全域的带货渠道,服务商的角色更加重要:

1、工具侧:SAAS工具服务商。

微信小店后台已经有大量的运营工具,从商品管理、ERP、订单工具、分销,工具服务商有些已经开始起飞。

2、商家侧:商家小店代运营服务商。

微信小店的运营难度有多大?地域级别的。

因为它既不像淘宝店铺一样,只要投广告就会有搜索流量;也不像抖店一样只有店播、达播两条路。

它需要“全域运营”,自播、达播、私域、分销……十几种带货方式都可以,全域就是每个区域只有一点点流量,但是都是很难做大。

最近几个月,每天有很多品牌方私信加我做小店的代运营,恕我无能,干不了。

3、达人侧:MCN达人孵化机构。

视频号的平台特点决定了,视频号的达人更小,运营难度更大,所以更加需要机构去孵化。

没有机构,中小达人单打独斗,持续增长极为困难,达人孵化机构是一个很大的增量市场。

4、CPS分销侧:招商团长与推客分销。

分销是微信生态的本色,跟我们社群走的比较近的知买推客,已经帮助达人小号,迅速破百万销量。

分销侧的机会是一个千亿级别的,面对微信生态的特点:没有超级头部,极度分散、超级多元的“带货者”

他们与产品侧的匹配难度极大,商家与渠道之间的配对成本极高,唯一的解法就是中间分销商。

这是我目前看到最有潜力的服务商赛道,可以容纳的人很多。

5、流量侧:ADQ与微信豆的代投流。

代投流的业务会越来越大,目前腾讯通过返点授权一级代理商去服务商家。

ADQ的投流难度大,普通商家自己投流效率是完全不行的,这是专业能力与大资金玩家的赛道。

6、运营侧:培训与指导机构

培训,也许是目前最好赚钱的业务了。

在微信里卖货太复杂了,小店、私域、短视频、店播、达播、分销……任何一个点都非常吃运营,没有人培训指导,寸步难行。

如果说淘宝抖音的培训是几百亿的生意,那微信生态应该再上一个数量级。

我看到的服务商机会,最大量级的是分销,其次是达人机构,然后是培训。

02 薄情寡义服务商与平台

用薄情寡义,来形容服务商与平台的关系一点也不过分。

前些天我去杭州拜访了一位大神,他是帮快手搭建电商系统的,早期也赚到了不少钱,但是订单量起来了,快手自己团队的开发也跟上了,就把他们踢掉了。

跟所有的服务商命运一样:平台借助服务商的能力,帮助自己试错,并挖取服务商常年积累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之后:

踢掉他们,自己干。

2024年初,抖音在生活服务板块,通过合同到期不续约、区域代理垄断、保证金没收等方式,集中清退本地生活服务商。

这就等于让服务商帮平台试错了。

并非偶然,对于服务商,大部分平台套路都差不多:

1、早期开放,后期通过规则收紧。

初期依赖服务商快速扩展市场,如支付宝引入服务商推广线下收单,成熟后通过规则升级,淘汰中小服务商。

2、平台虹吸,洗走客户。

平台借助服务商积累数据与客户后,通过直销/直营、内部工具等方式绕过服务商。

3、以合规的名义清退。

刚开始随便你搞,规模上来了,以“违规招募代理”“冒用名义”等理由清退服务商。

既然是一夜情、相互利用,服务商也不傻,抓一波早期红利,大干猛干,能钻空子就使劲钻,赚到足够多的现金,分手的时候也不留半点情分。

当然不乏有用情过深的愣头青,被忽悠出内伤,赔了很多钱。

03 微信服务商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命运。

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场面,在微信生态出现的机会微乎其微。

“腾讯没有电商基因”,这句话的毛病在于它并没有切中要害,如果非要给腾讯没有把电商做起来找个原因的话,应该改为:

“腾讯没有服务B端商家的基因”

当然这句话也是错的,因为对于一个万亿量级的巨头而言,所有能力都是可以补齐的。

跟道德一样,定位与边界是给穷人设定的。

Super Rich不受这个框架约束,只要钱足够多,边界是可以不存在的。

所以,这不是基因问题,而是权衡选择的结果。

并非仅仅因为腾讯“产品主义至上”,而是微信的体量,靠平台运营支撑并非明智的选择。

电商业务里,我们看到一条比较清晰的分工:微信通过规则优化C端用户体验,而让服务商服务B端商家。

也许时间会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让服务商家进入自由市场,而非自己大包大揽,走淘宝抖音的老路子,那就回到了“哈耶克”:

自由竞争会引导人们利用分散的资源,实现充分合作,从无序中找到新秩序,从而不断走向创新繁荣。

这种自发创新,不是任何单独的头脑所能全部把握且设计的。

商家vs消费者,服务商vs商家,平台vs服务商,这真的很哈耶克。

“官方没有小二,服务商就是官方的小二”

在刚刚过去的微信公开课上,官方负责人说的这句话,也许是给服务商最大的安全感。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大鱼知道】,微信公众号:【大鱼知道】,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的分析很有逻辑,很有说服力。

  2.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作者的分享!

  3. 很深刻,感谢作者分享

  4. 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收藏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