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指标——运营指标和用户体验指标
每一款产品的成长都要经历好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所重视的指标也会不一样。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指标一般是指两个,运营指标和用户体验指标。一起来了解一下,以便于在工作阶段灵活运用。
就像我们评判一只股票是否有潜质、是否会成为黑马一样,通常会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指标,互联网产品会有评价的指标,当然, 在这些指标中有的会重要一些, 而有的产品指标在某个阶段会很重要。比如, 在互联网产品研发前期, 对研发过程指标会比较看重;在运营阶段, 对财务指标会比较看重。前提是, 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完整的指标体系, 这样才能了然于胸, 在不同的工作阶段灵活运用。
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指标
通常情况下,衡量互联网产品的指标有质量指标、创新性指标、研发过程指标、体验指标、市场竞争指标、财务指标、运营指标等。
互联网产品指标体系
这里重点和大家分析两个指标,运营指标和用户体验指标。
一、运营指标
运营指标中用户指标是很重要的一环,一般将用户分成以下五类:当前使用用户、新用户、活跃用户、流失用户、回访用户,下面来简单的解释下。
当前使用用户:
即我们平常所说的UV,也就是网站的登录用户数,用于体现网站的当前运营状况。
新用户:
首次访问或者刚刚注册的用户,那么那些不是首次来访的用户就是老用户,用于分析网站的推广效果或者成长空间。
活跃用户数:
活跃用户的定义千差万别,一般的定义是有特定行为,达到某个要求时的用户为活跃用户,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定义活跃用户。活跃用户用于分析网站真正掌握了多少有价值用户。
流失用户:
是指那些曾经使用过产品或服务,由于对产品失去兴趣等种种原因,不再使用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流失用户用于分析产品对用户的保留能力。
回访用户:
是指那些之前已经流失,但之后又重新访问你的网站的用户。用于分析网站对挽回流失用户的能力。除非近期内执行了一些挽留流失用户的手段,正常情况下回访用户的比例应该是比较低的,否则就是你对流失用户的定义不够准确,应该适当延长定义流失的时间间隔。
在我们获得某些用户统计指标之后,通过计算同时也获得了诸如老用户、留存用户这些指标。而要做好运营指标,用户体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二、用户体验指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被部署在网络上,这对衡量大规模的用户体验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过,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个体差异,要想精确地评估用户体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传统的网站衡量指标PULSE
PULSE是基于商业和技术的产品评估系统,被很多组织和公司广泛应用于监测产品的状况,这里的PULSE 是指:
- Page View(页面访问次数)
- Uptime(持续运行时间)
- Latency(延迟)
- Seven Days Active User(7 天活跃用户数)
- Earning(收入)
这些指标非常重要,并且和用户体验息息相关。但是,这些指标要么层次太浅,要么和用户体验不直接相关,很难用于评估用户界面的改变对用户的影响。
新型指标
为了弥补PULSE 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Google的用户体验师提出了作为补充的度量体系:HEART框架,这里的HEART分别是指:
- Happiness(愉悦感)
- Engagement(参与度)
- Adoption(接受度)
- Retention(留存率)
- Task Success(任务完成率)
这5 个仅仅是衡量指标体系的范畴,不同的产品可由此定义特定的指标,用以监控达到目标的进程。
HEART框架
- Happiness(愉悦感)。愉悦感是设计用户体验中的主观感受,例如满意度、视觉感受、向别人推荐的意愿、易用性感知,一般通过广泛的行为数据来制定。测试这个指标时,可以通过设计问卷监控相同的指标来看设计修改后带来的变化。
- Engagement(参与度)。参与度是用户在一个产品中的参与深度, 通常用来作为一段时期内访问的频度、强度或互动深度的综合。比如单用户每周的访问次数, 或者用户每天上传的照片数,或者每天发送回复的消息数量。
- Adoption(接受度)。接受度是通过特定时期内大量用户的统计, 比如一个月内的用户活跃数, 来判断新用户和老用户的差异。接受度用于监控特定时期内有多少新用户开始使用产品, 比如最近一个月内新注册的用户数。
- Retention(留存率)。留存率是通过统计特定时期内用户数量, 比如一个月的活跃用户数, 以此来判断新用户和老用户的差异. 留存率用于监控特定时期内街多少用户在稍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存在。
- Task success(任务完成率)。任务完成率包括一些传统的用户体验行为指标.比如效率(如完成任务的时间)、效果(如任务完成的百分比)以及错误率。
当然, 有关互联网产品的指标还有质量指标、创新性指标、研发过程指标、市场竞争指标、财务指标、运营指标等。
作者:黄彦鸣
本文来源于运营派合作媒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黄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