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的快乐,你不懂
明明都是些塑料感十足的彩虹屁,为什么偏得这届年轻人的青睐?
作者:腾讯传媒
来源: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最近的网友很快乐。
三月伊始,一批叫做“xx夸夸群”的神秘组织席卷了大部分人的微信。在这里,不想起床有人夸,减肥失败有人夸,就连上厕所忘记带纸,也有人角度清奇地夸你一句保护树木爱护环境。发酵于各大高校的夸夸群像雨后春笋一样蔓延,出现了职场夸夸群、城市夸夸群等多个种类,迅速成为了这届网友的快乐瀑布。
一、万物皆可夸
曾几何时,“商业互吹”还是一个略带贬义的词语,“一言不合就battle”才是互联网生活的主调。这一次,夸夸群却一反常调,用花样百出的彩虹屁收割了这届年轻人的心。成为“顶级流量”的夸夸群,背后究竟有何渊源?
渊源:彩虹屁
作为夸夸群的主要原料,彩虹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夸夸群还是一个新奇物种的话,那么彩虹屁则是这届网友的老朋友了。
彩虹屁是一个舶来词,由韩国娱乐圈传至国内,成为饭圈必备用语,指粉丝吹捧自己的偶像,连爱豆放的屁都能吹成彩虹。从易烊千玺工作室的神级文案到镇魂女孩霸屏微博,在各家饭圈的花式安利中,彩虹屁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逐渐从饭圈渗透到日常生活。现在,彩虹屁已然成为当代互联网生活的必修话术之一。
相互表扬小组:没有杠精的人间天堂
比起新近火爆的夸夸群,成立于2014年的豆瓣相互表扬小组的历史则悠久得多。从某种角度来讲,相互表扬小组可以看作是夸夸群的前身。
相互表扬小组的规则很简单,“溜须拍马,相互夸奖。”无论你是炸焦了四根火腿肠,还是嗑了一斤瓜子,都会收到一堆表扬。由于组规的严格限制,这里没有杠精,也没有动机不纯的明星安利贴或者广告贴,晒成绩的考研女孩不用担心被酸“炫耀”,倾诉病痛之苦的患者也不会被嫌“卖惨传播负能量”。“纯净版”表扬小组,堪称是互联网中的世外桃源。
值得一提的是,与正在风口上的夸夸群相比,豆瓣相互表扬小组中内容的“塑料感”并没有那么强烈。除了炸焦火腿、嗑瓜子等耍宝内容之外,考研第一、捐献器官等相对“实在”的内容也时有出现。
乘风而上:蹭热点的商家们
每一次的社交狂欢,对于品牌和商家们来说都是收割流量与销量的绝佳时机,夸夸群自然也不例外。
在淘宝中,各种定制夸夸群的服务已经上线。商家们打出“高材生在线接单”的口号,用户可以根据关系定制不同的夸夸内容,从自己到女友朋友家人闺蜜,“专业夸父”们根据一个名字就开始夸,口吐莲花字字珠玑环环相扣众星捧月,五分钟不带重复的“神级彩虹屁”誓要夸得用户通体舒畅,不满意不罢休。
目前来看,这样的定制夸夸群服务收获了巨大的成功,销量最高的商家月售800多单,买家的评价更加可观,好评率接近100%。
二、夸夸群缘何火爆?虽然塑料但是有用
夸夸群究竟有什么魔力?
从互喷群到夸夸群,低门槛社交秀场
夸夸群的火爆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同样火了一把的互喷群。尽管比起一阵流感般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互喷群,夸夸群的生命力显然旺盛得多,但二者之间,仍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互喷群中,只需要扔进一个也许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小火星,例如肯德基vs麦当劳,摩拜vs小黄车,网友们就会迅速选择一个阵营站好队开始互喷。互喷的根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场骂战中谁骂得更精彩。为此,甚至有网友发明了b-box和rap骂人法,并借此顺利获得了“优先骂人资格”,进入互喷群的“上位圈”。
同样的,在夸夸群中,夸人的由头并不重要,所以才会有“眼睛疼求夸”“忙得晕头转向求夸”“胖到了一百二十斤求夸”等无厘头的求夸理由出现。有时候,网友们甚至连理由都不需要,简单粗暴地丢出一句“求夸”,就立刻会有人开始表演,彩虹屁如潮水般袭来,重要的是谁吹得最清新脱俗。
或许,无论是互喷群还是夸夸群,其实都是一个大型的社交秀场。就像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说的,“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日常生活是一场戏剧,人们都是戏剧中的演员,利用各种道具——语言、文字、肢体、表情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并努力取得好的效果。拟剧理论在社交媒体时代同样适用,我们在朋友圈发的每一张照片,在微博上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一场自我呈现。
而与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平台相比,夸夸群或互喷群这类社交秀场的入场门槛,显然低得多。人们不需要下n个软件只为精修一张照片,也不需要遣词酌句修改几个字文案,“喷”或“夸”的原则足够简单,像是一针超强力的兴奋剂,人们尽情释放无处安放的旺盛表达欲,用一百种夸张的姿势互喷或者互夸,不浪费秀场中的任何一束目光。
半匿名半公开:压抑社交的突破口
与互喷群和豆瓣相互表扬小组相比,夸夸群最大的不同,在于群内的人际关系。互喷群虽然建立于微信这个强关系社交场所,但其中的大部分网友互相之间并不认识,扫码进群后,大家一通互骂,完事退群,像是一场高热,来去了无痕;豆瓣相互表扬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则更弱,组员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完全没有交集。
夸夸群则不同,目前数量最多活跃度最高的形式是高校夸夸群、职场夸夸群等,群内人员的关系介于强与弱之间,彼此之间多少有重合的社交圈。例如,你现在并不认识在群内卖力为你吹彩虹屁的某个人,但在线下,也许她就是住你隔壁楼的某个学姐。在夸夸群中的人们,或者同属一个学校,或者同在一个公司,或者有共同的亲友,细微而坚韧的圈层连结始终存在。
在当下发个朋友圈都得小心翼翼斟词酌句还要设置仅三天可见的社交环境中,人们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私人情感放到完全公开的社交网络中去分享。而诸如松果倾诉、壹心理等树洞类软件采用完全匿名的方式,又显得过分压抑,也因此始终处于小众地位。此时,半匿名半公开式的夸夸群,基于微信群建立却带着 “浅社交”的属性,也许是压抑的社交环境中一个绝佳的突破口。在半明半暗的环境中,人们得以在屏蔽伤害的同时有效互动,自由地宣泄与释放。
塑料互夸:来一针便宜大碗的鸡血!
关于夸夸群,最难解的迷思或许是:明明都是些塑料感十足的彩虹屁,为什么偏得这届年轻人的青睐?
有网友乐此不疲地穿梭于各个微信群吹彩虹屁,自然也有网友耿直地提出质疑:“只有我觉得很无聊吗?”事实上,当然没有人会真情实感地相信夸夸群中的各路彩虹屁,但是塑料感并不等于无诚意,不相信也并不意味着无法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Emma E. Levine和Maurice E. Schweitzer在2014年发布了一项关于善意的谎言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们所感受到的善意,并不会因为它隐藏在谎言中就有所折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夸夸群中的彩虹屁也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人们也许并不相信这些话语,但在塑料感满满的彩虹屁之下,人们能感受到的情感支持与精神力量却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愿意去相信一个人,对那个人的行为或意图有正面的预期,甚至愿意在这个人面前展现脆弱——这种信任的建立,关键在于对方的言语行为背后,是否包含了真正的善意,是否包含了对我们利益的担忧和考虑,而不在于行为本身是否符合一般意义上的诚实。——(Levine & Schweitzer, 2014)
近两年,“颓”、“丧”、“废”是当代年轻人互联网生活的基调,人人都是混吃等死的肥宅沙雕。可在人们内心深处,被喜爱、被尊重的需求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夸夸群虽然塑料,但对这届年轻人来说,它同时是一针鸡血,鼓励他们在天花乱坠的彩虹屁中,构建一个积极的自我。正如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所述,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夸夸群的各路彩虹屁中,人们能看到一个藏于沙雕假面下的更积极的自我,在忙碌的社畜生活中捡拾片刻的信心与动力。
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找到合心意的社交方式并不容易。夸夸群既是一个盛放表达欲的容器,也是一面构建积极自我的镜子,为年轻人的社交提供了新的出口。颓丧主宰一切的肥宅生活过了太久,夸夸群这一针便宜大碗的鸡血便弥足珍贵。
夸夸群的热度会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目前看来,它至少不像一年前的互喷群一样一夜狂欢后就迅速退潮了无踪迹。它还能带给这届年轻人多少力量,值得我们期待。
人间不值得,让我们一起吹彩虹屁。
参考资料:
[1].Emma E. Levine,Maurice E. Schweitzer,Are liars ethical? On thetension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honesty.
[2].S-Tech.《即使被骂也很开心,互喷群的幻觉式魅力》
作者:腾讯传媒
来源: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