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运营:从普通用户到超级会员,你需要做好这两件事
帮ARPU型超级用户建立私域流量,帮GMV型超级用户变现私域流量。从私域流量到超级用户,我们需要做好两件事:应该如何从私域流量的普通用户中挖掘超级用户;如何让超级用户/超级会员真正发挥价值。
私域流量可谓最近2年国内最火的词了,基于私域流量也诞生了诸如完美日记这类新国货品牌,可以说,私域流量风头无两。
从本质上看,消费行业早就建设了自己的私域流量,只不过一般将之称为“会员体系(Loyalty Program)”、“会员卡(Membership Card)”而已。
可惜的是,国内零售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导致会员体系做的惨不忍睹,基本变成了“自己骗自己”的一个项目部门,最后除了被消费者薅羊毛以外——很多甚至烂到根本没人去薅羊毛——基本没有存在感。
可以说,私域流量是一种独特的会员体系,常常基于微信生态打造,毕竟微信在用户量方面统治市场。
而在消费端又有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这类超级平台聚合流量(所谓“公域流量”),所以就出现了如何把公域流量“撸”到自己的微信中,通过各种方法洗粉、换粉,进而找出优质客户,通过一层层的产品,让他们进行“升级”,慢慢转化为自己的铁粉,甚至“韭菜”。
无论怎么说,这种私域流量的经营逻辑都像极了零售学、营销学教科书中对会员体系的分析、介绍。而在会员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超级用户”——那些消费额特别好得用户。当然,如果你能让用户先掏一笔钱才能加入你的会员体系/私域流量,那么你找到得就是“超级会员”了。
所以我们不妨分为两个部分分析,第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从私域流量的普通用户中挖掘超级用户;第二部分,我们如何让超级用户/超级会员真正发挥价值。
从私域流量到超级用户
超级用户/超级会员是非常典型的“重复购买客户”。的确,第一次购买(包括付费加入你的会员体系)是最难的,有趣的是,随着购买次数的增加,他成为超级用户的可能性就越大:
研究显示,在第一次购买后,消费者有27%的概率会再次回到你的店铺;完成第二次购买后,他会有45%的概率购买第三次,当他完成第三次购买后会有54%的概率再次购买。
所以这一切意味着,当你用高成本实现获客(第一次购买)后,你需要让他再购买一次,这时候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给个不错的折扣,虽然这是个不错的方式,但是很容易给用户一个每次都可以打折的期望,这不是什么太好的事。
在这点上,国内的私域流量玩法非常值得学习:
如果是课程类产品,流量通常是用“免费的”直播获取的。这里的玩法特别多,有时候直接免费的课程反而让用户不把你当回事,所以有的逻辑是如果你能拉来一个人听课,那你就免费(其实付费可能也就是1元或者3元)。
当然,这里还有比较凶的逻辑,“99%返佣型”,例如课程19.9元,每裂变出一份,则返佣99%——这个逻辑在之前被新世相、王六六等团队玩的炉火纯青。
这时候,这些人都被拉了群(一般还关注了公众号,甚至多个公众号),到了预定时间进行直播、群分享,然后就会出现第一件商品,可能只需要20-30元就可以得到一份资料(打印版+电子版)、课程,购买商品的用户再被拉到新的群,再去卖上百元的商品,然后是上千元的商品,最后可能让你做事业合伙人,卖你个9999元的产品。
这就是国内私域流量产业一个赚快钱的玩法,本质上就是让用户购买第二次、第三次,进而成为“超级用户”。
不要以为只有边际成本为0的网络课程才能这么玩,事实上很多产品也是这么玩的,大逻辑是通过流量型产品吸引客户,再通过利润型产品赚钱。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流量型产品就可能有好几种,高频刚需海量的产品可以做流量型产品,刚需低复购产品也可以是流量产品。
以这种刚需、低复购商品为例,这种商品一般是很有吸引力的爆品,可以每个月做一次,直接放低价,让消费者和你产生连接。但又不会只买这一种,避免纯被薅羊毛。然后通过免费赠送商品加深和消费者连接,再通过裂变品刺激消费者二次消费和转发裂变,进而提供利润型商品赚取利润,以及专属/定制产品强化消费者连接,提升忠诚度。
如果用数据说话,这一切就变成了:企业更容易把商品卖给“重复客户(老客户)”,Adobe的数据显示,老客户的转化率是首次购物者的9倍。与此同时,这些老客户不仅转化率更高,他们订单的平均价值也越来越高。
换个说法,产品领域有个“海盗模型”叫做“AARRR”,也就是客户获取(Acquisition)、客户激活(Activation)、客户留存(Retention)、客户购买(Revenue)和客户裂变(Referal)。只不过在套用这个模型的时候,不是AARRR,而是AARRRRRR,这里第一个R依然是留存,最后一个R依然是裂变,但是中间是多次消费(Revenue)。
来自RJ Metrics的研究显示,企业Top10%客户每笔订单是最底层10%消费者的3倍,而Top1%消费者的订单金额是最底层1%消费者的5倍。所以随着一步一步的销售升级,一次一次的产品升级,私域流量运营团队就筛选出了自己的“老客户”、“超级用户”,这一点非常值得传统实体零售企业参考。
如何用好“超级用户”
通过数据,很容易找到消费能力强大、消费频次高的“超级用户”。
贝恩的研究显示,随着购买次数的增加,顾客就会向更多人推荐,因为他自己每一次的购买都伴随着对企业的更加满意,所以他们也就愿意进行积极的推荐。同时,购物者在10次购买后,比起第一次购买的顾客,他们的转介绍客户数会多1倍。
因此,超级用户们也就成了转介绍的“种子用户”,此时,私域流量运营就进入了全新阶段。
这里,超级用户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ARPU值型超级用户,第二类是GMV型超级用户,他们的“私域流量运营”逻辑并不相同。
ARPU型超级用户
对于APRU型超级用户来说,他们的特征是总消费额非常高,对企业非常忠诚,会把更多的消费放在企业。一般来说,这类客户很容易被筛选出来,但是,只通过更高级的会员卡、会员积分来服务他们,就是暴殄天物了。
想要真正应用好这个群体,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发掘“产品专家”。
产品专家是一群对某个产品(品类)异常了解、有超高热情的人群。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对做饭非常痴迷,家里有各种各样的锅,她认为不同得食物要用不同得锅来做,甚至“看着这些锅,心里就充满了舒畅”——她在“锅”的购买量、购买频次就远远超过其他用户,这就是一种高ARPU值的体现。
这时候如果企业能通过数据找到这个“异常点”,和她合作,帮助她进化为意见领袖,让他在会员活动中进行展现,进行直播,其实完全可以把她的专长货币化,帮她建立私域流量(这类私域流量类似于国外提到的“品牌社群”,Brand Community),帮她运营私域流量,对企业的销售也是有好处的(锅、食材等相关)——如果你实在不明白,那么你可以把这些ARPU型超级用户当成你的“超级团长”。
GMV型超级用户
第二类超级用户是“GMV型”的,这类用户本人的消费量一般比较正常,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外界的影响,让更多人进行购买,这就是所谓的KOL/KOC、微商、明星等,本质上是一群有自己私域流量的用户,企业的核心就是帮他变现他的私域流量。
总结一下,从公域流量获取流量很重要——这个公域流量可以是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京东,其实也可以是线下商圈。
重要的是,当这些公域流量变成私域流量后,你能否通过产品激活他们,很多企业的私域流量都是死的!然后找出对你认可的、消费次数多的用户,找到有成为ARPU型超级用户,帮他建立私域流量,进而实现变现;再找到GMV型超级用户,帮他们直接变现既有的私域流量,这才是真正的经营之道。
本质上,私域流量就是会员体系,这两个是一回事,只不过你没有从数据中发现价值,只不过你没有好的商品/服务来承载消费需求、赋能消费者。
作者:王子威,微信公众号:零售威观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独立新零售分析师,关注于国内外新零售、新消费领域的最新战略、战术和发展。
本文由@王子威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读起来有点吃力的问题,但是很有价值。苦逼的我看完文章又要开始写策划方案了。。
关注作者很久了,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很多点子其实真的是可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
没有休息,没有节日,没有周末,日日夜夜,希望能不断磨出好内容,对得起自己。
作者其实可以写的更细致一些,这样落地性会更强,对读者帮助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