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需求,其字面含义便是由需要产生的要求。进入互联网行业,可以说所有的运营都是围绕需求来的,用户的需求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呢?或许这篇文章能够回答。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需求这个词大家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接触过,需求指的是由需要产生的要求。在进入互联网之前,需求只在词典里见过,进了互联网公司,我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大家每天动不动就讲需求,提需求,检验需求。

每天见面第一句话,不是问你吃了吗?而是问:你提需求了吗?需求贯穿于工作的始末,可以说整个运营工作及整个公司都是围绕需求来展开工作的

有句话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互联网企业干久了,你对需求二字的理解可谓是登峰造极的,原因是大家每天听,每天做,自然理解会深刻很多。

我的理解是,用户需求决定产品的价值,能满足用户真实需求的产品才有市场,才能为企业赚取相应的利润,如果产品是伪需求,一定会被市场痛扁一顿后幡然醒悟,原来用户不好这口。

一、真需求与伪需求

公司在开发产品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乔帮主的思路,天下唯我独尊,我觉得用户需要A,我就开发A出来,这样的思路好吗?谁用谁知道,反正我知道的是但凡以自己主观判断来开发产品的,结局一般都很惨。

另外一种思路是做调研,收集用户的需求,整理后输出一份用户需求文档,然后根据这个文档进行立项和开发。据我所知,用这种方法来开发产品的,也不一定能做成。

以上两种思路,哪种方式好呢?那要看主理人对用户需求的敏锐度了,如果对用户的需求理解不深,建议用问卷的形式,如果对用户的需求有超乎常人的敏锐,那么按自己想的来就行

这两种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个:找出用户的真实需求

真实需求是企业开发产品能不能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上来选的是伪需求,那么不管团队多厉害,最终的结果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做过很多的产品,有APP,也有手游。做的APP数据还是不错的。比如一款清理软件,用户有手机空间清理的需求吗?非常有,是钛合金钢一样的硬需求。我们就围绕这个需求来打,让用户可以将不用的软件冻结起来,省空间,省电量。

用户有多喜欢我们的产品呢?这样说吧,迫于变现的压力,我们在产品里开发了一些广告入口,即使体验感有降低,用户依然没有选择离开,为什么?因为产品有用嘛

后面又开发了浏览器、日历类的软件,怎么说呢?效果一般,可有可无吧,毕竟这样的软件做的人太多了。后来做手游,开发过一款单机游戏,失败了,复盘结论是,游戏确实不好玩,公司在团队里临时找的2个技术来开发,能好到哪去。

而用三个月做市场调研,50人团队开发一年的网络游戏,大获成功,靠的是什么?满足了用户真需求,才得到了我们想要的。

二、真需求的时效性

知道了什么是真需求和伪需求,再深入一步,大家要知道有的需求在眼下是伪需求,换个时间段有可能会变成真需求,也就是真需求和伪需求是可以切换的

举一个例子,你是一家餐厅,开发了一款新的面点叫流黄小蟹包,自己内部试吃后都觉得不错,然后第一次对外搞试吃,由于中午饭点大家太忙,于是把试吃时间放在了下午一点,喊来了二十多人问试吃感受,多半的反馈是一般般吧。

你看到这个结果,很是沮丧,花了大半年开发的新品,表现的怎么这么差呢?你觉得一次采样不准,于是第二天上午七点就起来张罗,把买早餐的用户给圈了二十多人过来,大家吃完后的反馈让你大吃一惊,二十个人试吃,十九个人觉得好吃。

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人,不同的测试时间,结果完全不一样呢?因为中午一点客户已经吃饱喝足不饿了,早上客户还没吃饭,有进食的需求。

这就是需求的时效性,对的时间找到对的人才是真需求,错的时间找到对的人也不能算是真需求

你想一想,在你没有结婚之前,看到尿不湿广告你感兴趣吗?一定不会关注的,当你有了孩子,你会关注尿不湿广告吗?必然会的。你还是你,尿不湿的需求从无到有,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是时间。

或者以奢侈品为例,那些给普通人打奢侈品广告的,虽然受众眼下消费不起,但并不表示未来消费不起,一千万的劳斯莱斯眼下对某些人来讲的确是伪需求,但是某些人通过直播带货,没有偷税漏税一年赚到了几千万,当初的伪需求变成了现在的真需求,那么广告打的是不是很有价值。

有个车企投放广告是这样说的,我们要在潜在客户的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当哪天客户有能力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选择我们的。

言外之意是,现在对你来讲的确是伪需求,但是我们能等,等你有能力了,等时机成熟了,等伪需求变成了真需求,届时我们就能服务(收割)您了。

三、真需求的落地

拿捏到了用户的真需求,就一定能拿到我们想要赚到钱的结果吗?不一定。如果生活如此简单,咱们早就大富大贵了。方向对了,执行不到位,结果一样会很惨

就比如每个人都知道直播里面有金矿,用户看直播购物是真需求,想想直播三巨头过去的身价,足以验证这个结果,现在进场做直播的人如过江之鲫,真正在里面挖到金子的又有多少呢?

真需求的落地在互联网企业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即立项、开发、测试、公测;每一个大流程里面又包含很多小流程,比如测试的流程又包含:用户筛选与投放,数据分析,结论输出,优化改进。

正是由于有这种标准的开发流程,大厂在推出产品时,如果需求是真实的,后来居上碾压掉小公司的产品是有可能的。

相较于战略规划,落地能力其实是一个企业最难于复制的能力。我之前在一家在线教育企业,方向选的十分正确,用户对课程的满意度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公司没有赚到钱,没有养活团队,为什么,是因为整个团队松散,中午午休起来干活都到下午三点了,没有打卡机制,客服接待客户爱答不理,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标准案例,可惜了。

四、最后

需求是我们能不能搞到钱的唯一考虑因素,做产品务必要能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大家千万不要一拍脑门想做A就做A,想开发B就开发B,被社会毒打过的人,对这句话会深有感触。

找到客户真实需求,通过强有力的执行落地能力,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加上良好的推广能力,你的产品自然就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当然,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强,而是行业里的猪对手太多了

 

作者:老虎讲运营,微信公众号:老虎讲运营

本文由@老虎讲运营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讲的很透彻,例比通俗易懂,果然是高手 :???:

  2. 最近在研究短视频运营,有没有一起的?

  3. 很实用,似乎马上就可以用在工作中了,感谢作者。

  4.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5. 没有休息,没有节日,没有周末,日日夜夜,希望能不断磨出好内容,对得起自己。 8-)

  6. 公司新来了一位同事姓康,平时不太爱说话。一美女同事就逗他:“康师傅,我能泡你吗?”然后康师傅说了一句话,嗨翻全公司,你知道他说了什么吗?

  7. 喜欢精读文章,但是又不见的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8. 分析得太全面了,值得反复阅读并实践

  9. 你要一定要记住,长得好看是不能当饭吃的,非常好看可以。

收藏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