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老板们喜欢看的“数据分析报告”!

本文通过实例详细讲解如何根据不同部门的关注点制作针对性报告,帮助大家解决汇报时无人搭理的困境,提升汇报效果,让报告真正说到点子上。
“我做的报告,业务听了都没反应……”“到底怎么做报告,才能说到点子上???”很多人有类似的困惑……今天用一个例子,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做报告。同学们记得先点赞,或者转发给自己身边的小伙伴,让大家少点困惑。假设一个公司有5个业务线,为提升业绩,市场部在4月开展活动,全场8折,不设门槛,全员参加!活动开展到15号,已产生的业绩数据如下图(业绩在全月均匀产生,不存在月底冲量):
现在,销售部,市场部,供应链的领导,都来听报告。问:面对这些人,你会怎么汇报?
01让人认真听报告的秘籍报告想让人听,得讲大家关心的事情。
显然,不同部门,不同等级的人关注的点不一样。比如这次活动里,三个部门的关注点完全不同:
你会发现,虽然现有的数据看似很多,但对于有的需求还不够,还得加数据;对于有的需求,只要几个数字就够了(如下图)。
因此,作报告前,了解清楚听众非常重要,一般我们会问:
1、报告时间多长?
2、听报告的人来自哪些部门?
3、领导是否来?哪个级别领导?了解清楚这些以后,就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报告了。
02对症下药的报告方式
销售部销售部关心的是业绩,活动什么的只是业绩组成部分。所以汇报给销售部,大标题应该是《4月份业绩情况汇报》,第一页讲的应该是4月份业绩实际/预计情况(如下图)。
其次,关注到业绩细节,为领导们排兵布阵提供依据:
最后,如果面对下属,可以肯定AB线的成绩,鼓励他们继续行动。DE线的人肯定有苦水想吐,可以借报告的机会,让他们和AB交流下,看看有什么问题,这样也留下后续深入分析的线索。To市场部首先要清晰:市场部关心的是活动,业绩什么的只是证明活动有效。所以汇报给市场部,大标题应该是《4月份活动情况汇报》,第一页讲的应该是有活动和无活动的差异。
注意,这涉及到:无活动的业绩时,自然增长率的问题。这里用3月VS 2月的增幅作为自然增长,得出了4月活动没有拉动很多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极有可能被市场部挑战!市场部可能会说:如果我们不做活动,自然增长率是负的呢!
自然增长率是活动评估中最纠结的问题之一。关于自然增长率,参考下文:自然增长率文章:数据分析终极一问:自然增长率,到底怎么算才合理!
其次,关注到活动细节,为领导们的以下决策提供依据:
1、本月是否加码
2、下个月是否还做
To供应链首先,供应链关心的不是业绩本身,而是业绩对库存/生产的影响,特别是2、3月已经严重积压。虽然看起来4月有好转,但是能否清理掉库存,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同样的业绩数据,给供应链看,可能是如下样子:
大体上看,4月份虽然有上涨,但没有弥补回来1、2月的欠额。意味着库存情况可能并没有好转,供应链不应过度乐观。
03新手上路的常见问题
实际情况远比例子复杂,但通过这个简单的小例子,我们能看到:即使同一份数据,面对不同人,做出的解读和数据报告格式可以完全不同。在企业里,从来就没有一个模板包打天下。优秀的数据分析师,脑子里装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业务问题,然后拿数据解释问题,从问题中发现新数据。流水线上工人,才是对着模板拧螺丝,每一个操作都一模一样。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说的很详细,涨知识了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作者的分享!
留言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