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消费浪潮中,bosie作为无性别服饰的先驱,曾飞速崛起年销10亿。然而,市场变化与疫情挑战下,bosie经历从巅峰到收缩的转折。 联合创始人李齐贤回归掌舵,通过优化供应链、关闭亏损门店等措施,带领bosie重回盈利轨道。本文深入探讨bosie的崛起、困境与转型之路,展现其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坚韧与智慧。

商务部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2024,电商在线推出《对话中国品牌主理人》系列栏目,邀请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品牌主理人做客对话,听他们讲述关于品牌建设、爆款设计和最新消费趋势的独到思考。本期嘉宾:bosie联合创始人李齐贤。

“2018—2020年,我们的销售额每年都是翻番的,巅峰期一年就能卖10个亿。”

那是bosie最风光的时候,它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作为国内最早做无性别服饰的品牌,它的赛道足够细分、用户足够年轻;它还有惊人的成长速度——2018年,它是天猫销售额最快破亿的品牌之一,伴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觉醒,它完美地契合了文化潮流兴起的方向。

如果再加上有头脑的创始人,并且还有北大、清华等“名校光环”加身,那么它将在那几年的资本市场“所向披靡”。“大家创业的逻辑,和以前相比,突然很不一样了。”

bosie联合创始人李齐贤回忆,那一年,北大出身的戴威成为“风云人物”,他一手创办的ofo小黄车在短短半年内就融资超过70亿元,这不仅鼓舞着所有想要创业的北大学子向外奔赴,也同样吸引着来自资本市场的视线。“名校高材生创业,一下子被很多天使投资人所关注。创业不再需要家族资源积累,只要你有一个idea,就有可能被投资人认可。”

学历、人脉,都成了可以变现的资源。这些资本,为有想法的年轻人递去一块创业的敲门砖——投资方投新项目,开始更看重“选人”,这也酝酿起消费市场的新一轮复兴。

完美日记在前一年成立,之后它仅用了3年时间,就将销售额做到30亿元,这家“国货之光”在纽交所敲钟上市,震醒了所有沉睡的中国创业者;钟薛高在2018年诞生,第一次参加双11,售价66元的高价雪糕就卖出去了2万多支,次年全渠道销售额破亿;

元气森林刚刚面向市场,其市值在接下来五年飙升到150亿美元,超越在国内饮料市场经营多年的统一和康师傅;泡泡玛特在天猫开了网店,“潮玩”一下子让所有人疯狂……

刘光耀就是在这样一个年代,选择了创业。北大本科、清华读硕,他手里握了一副好牌。2017年,年仅22岁的他开始组团队,几经辗转,找上当时还在港科大念研究生的李齐贤。

这成为bosie的开始。一个年轻创业者想要“摇人”并不容易,最初找来的人,半年就所剩无几。李齐贤和刘光耀意气相投,有着一路从北京到杭州打拼过来的“革命友谊”。

当时的他们不会想到,在未来几年,他们会被迅速涌进来的热钱砸晕,众多投资机构争相“领投”,销售额一年就滚到1.4亿,6年时间,这个团队几乎全是90后的品牌,销售额就突破25亿。他们也不会想到,“寒冬”会一夜之间到来,两人会有分道扬镳的一天。

资本的快钱不再青睐新消费了,疫情又给了无数刚刚冒头的新品牌沉重打击。

“这两年,bosie的整体成交规模是下滑的,2023年,我们的年收入规模回落到3亿。”李齐贤在2021年离开bosie,又在2022年回归,在去年5月接替刘光耀成为CEO,说起bosie的境况,他比想象中平静。

回过头去看,2021年,成为bosie,乃至众多新消费品牌成长的分水岭。

在品牌发展最鼎盛的2021年,一路狂奔的bosie悄然埋下隐患。年轻的团队供应链管理经验不足,从线上走到线下后面临着新挑战,涌动的热钱宛如桌面上的砝码越下越大,让人如打了鸡血般“越发上头”……规模要大、天花板要高,在那些年,烧钱速度远比赚钱快,扩张才是主旋律,考虑利润才是“格局小了”——这是当时很多创始人的创业逻辑。

“或者说,现在的我,可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要来的安心。”

和刘光耀擅长进攻相比,李齐贤说自己更擅长防守。“成立以来,bosie一直注重规模的扩张,从未关注过自身的利润状况,有时候我会想,万一投资断了呢?万一钱没了呢?我们开了那么多店、请了那么多员工,那钱会不会发不出去?那时候每时每刻都是很焦虑的。”而现在,虽然没有了一年10亿的成交额,但开始学会慢下来的bosie,在2024年终于看到了盈利的希望。

曾呼风唤雨的新品牌们,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们为何从盛极一时,到蛰伏沉寂?

【bosie联合创始人李齐贤】

以下是《电商在线》专访李齐贤的采访实录:

一、一年卖10亿后,我选择“离开”

Q:为什么会关注无性别主义,bosie的异军突起是因为找到了好风格、好赛道吗?
A:我和光耀都不是时尚和艺术行业出身,会选择做无性别主义的服饰,主要还是看到了它的市场潜力。2017年左右,oversize风格开始在时尚圈流行,女孩们开始穿一些大廓形的服饰。现在很常见的“男女同款”那时刚刚开始走红,市场开始需求这一类的新产品。

与此同时,“无性别主义”的理念也包含着新的文化属性和价值主张,能够为品牌赋予崭新的精神内核,提供讲故事的空间。这样的新产品+新理念+新故事,很快得到投资人的青睐。那时我们几乎一无所有,但只靠这个idea就幸运拿到了近300万的种子轮投资来启动整个项目。

bosie开始爆发是在线上。我们赶上了一个关键时间点——天猫平台开始扶持国产设计师品牌、想要孵化一些标杆案例。那时传统的设计师品牌,定价和上新效率都很难匹配电商平台的需求。而我们风格独特又定价亲民,很快就在天猫上实现了很好的转化。bosie最初能迅速发展,确实也有些“时势造英雄”的原因所在。

Q:bosie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
A:2018到2019年是第一个起步阶段,我们在天猫上爆发式增长,成为天猫男装历史上破亿速度最快的新品牌,同时也在创投圈崭露头角;2020到2022年是第二个扩张阶段,我们在资本的加持下,开始从线上走到线下,在许多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开了旗舰店,品牌开始具备一定的声量和影响力;2022年底到今天是第三个收缩阶段,资本退潮后,我们开始重新调整发展战略,放弃了对规模的追求,开始注重效率和利润。
Q:从扩张到收缩,转折点是什么?
A: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疫情。首先是线下逛街的人少了,其次很多投资方也开始不看新消费项目,接连撤场了。我们当时在线下开大店,门店扩张对资金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Q:投资方对你们的影响很大吗?
A:是的。那时我们跟很多新消费品牌一样,许多业务开展都是以融资为导向。

那时投资人更乐意看到的是增长速度,市场规模,以及更具想象力的发展前景。所以那时我们每拿到新一轮的融资,都从没想过去好好巩固现有业务的薄弱环节,比如供应链。每一轮融资最后都变成了新的杠杆,只为给撬动下一轮融资造出一份更漂亮的成绩单。

Q:能举个例子吗?
A:比如2021年,我们在上海淮海中路开了一家最大的旗舰店。

那个店当初有2000多平,每个月光是租金物业成本都近200多万。算上人力成本和装修摊销,想实现盈利是遥遥无期的。但当时这个项目的确把服装店升级成一个多元社区空间,除了买衣服,在这里还能打卡各种艺术装置,实现宠物社交。从传统服装行业跨界到了线下商业空间的革新,让投资人看到了品牌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也吸引了更多资方的兴趣。在后来资本完全放弃新消费赛道之前,我们的确没能及时看到它所带来的巨额亏损问题。

Q:2021年bosie一年卖10亿,为什么最鼎盛的时候选择离开了?
A:在获得越来越多资本的加持后,我跟光耀在业务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了。比如我一开始就强烈反对开大店,但光耀的角度是一定要去尝试,不能走传统服装品牌的老路。

我们最巅峰时期有50多家线下门店,几乎都是4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

店开的越大,就等于要开发更多的spu,备更多货。那时候一季度就要出400到500个spu,一年要出2000多个spu。为了配合做大店,在品类上我们延伸做了童装、家居、女装甚至宠物装,配备的研发,运营,销售,市场团队也需要更庞大,以至于我们总部人数曾一度超过400人,最终也造成了很大的库存压力。

那时投资人和光耀都迫切希望项目的天花板能更高,不希望bosie只局限为一个“小而美”的品牌。而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是,设计师品牌的使命就是深度服务不同的垂直人群,将来可以通过孵化更多新品牌去打破这个瓶颈。当下急速扩张肯定会出问题。

二、摆脱融资依赖,先成为赚钱的生意

Q:刚离开bosie的时候什么感觉?后来为什么决定回来?
A:刚走的时候有种憋着一口气的感觉。离开bosie那段时间,我也尝试过独立创业,也加入过其他团队,很想快速证明自己是对的,光耀是错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亲自体验去融资、拉资源、组团队,更多地扮演了当初光耀的角色,也碰了不少壁,站在他的位置去思考,最后反而越来越能理解和佩服光耀了。

2022年8月,光耀给我打了个电话。他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做好决定要收缩业务,让品牌回归到最初的方向。而我可能还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我们很快达成默契,又互相取长补短,重新联合。

Q:2022年回来的时候,市场环境是怎样的?
A:那时消费行业几乎已经没有人投了,我们以前接触的很多知名风投机构,消费组几乎都全部裁掉。很多当初在新消费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创业项目,也都纷纷传来类似于拖欠供应商货款,创始人跑路的消息。幸存的创业项目也都开始断臂求生,想要再靠融资讲故事去维系品牌生命几乎已经不可能。

Q:收缩是怎么进行的?现在还有多少家店?
A: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砍掉了很多效益不好的产品线,另一个就是关闭了大量亏损的线下门店。我们现在全国还剩30家左右线下店,大店几乎全部关掉了,留下来的店型基本都在150平左右。并且我们现在多数店都是联营模式,只有10家左右是直营。

在联营模式里,我们主要负责供货,联营商来负担装修、人力,租金等等,最后销售我们会跟客户五五分成。联营最大的好处是降低了直营的资金压力,也把我们不擅长的部分交给了信任的伙伴。

过去我们自己去各个不熟悉的城市开直营店,跟各个地方商场往往都谈不到很好的租赁条件,最后导致直营店都亏损严重。但我们的联营客户多多少少都拥有一些当地资源,更容易拿到好的租金条件和位置,同时也更了解当地的消费习惯,这样合作下来双方都更容易赚到钱。

Q:刚回来的时候是首席品牌官,去年成为CEO后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A:过去做CBO关注更多还是在产品和品牌的创意部分,但现在更多需要为公司整体的财务结果负责。

比如过去做产品,我会鼓励设计师天马行空,大胆发挥;但现在我会更有成本意识,很多产品我会要求设计师在不破坏核心创意的前提下进行简单修改,优化产品的成本结构,平衡好产品的效果和效率。商品和运营层面我也参与得更深入,也可以更好地反哺研发环节。

Q:组织架构上有什么转变吗?
A:现在整体结构变得更加扁平了。过去扩张时期我们从许多大公司挖来了很多高管,一年猎头费用都有小几百万。这些高管带来更多专业意见的同时,也增加了业务的决策成本,整个业务流程变得更复杂,需要平衡的各方利益也更多,最后难免导致动作变形。

现在经过几轮人员汰换,又回到了创业初期去中间化、扁平管理阶段,整个效率反而提升很多。

Q:心态上能接受吗?
A:前几年我们都希望bosie能快速成功,但也因此绕了很多弯路,被这个市场狠狠教育了一把。现在虽然规模小了,但反而我却感觉它终于回到了一个更健康的状态。

我近两年最大的感悟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不是如何起飞,而是学会如何降落。起飞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有足够的燃料,站在风口上,总能飞起来。但真正考验驾驶技术的,是你如何安全平稳地回落到地面上。很多创始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他们心里有落差。

相比之下,bosie是幸运的,我们转型还不算太晚。时至今日,bosie安全着陆了吗?我想至少已经在滑行。它作为一个资本标的,或许暂时失去了很高的想象空间。但它首先还是得成为一门生意,实现自我造血,才能走得更稳健。在我看来,飞得高不如走得远。时间还长,现在论成败还为时过早。

三、“六年级生”bosie不一定非得要上市

Q:一年3亿,比以前一年10亿,利润更高吗?
A:是的。现在会更关注利润率,而不是销售额。
Q:今年可能会成为bosie盈利的第一年,盈利规模有过预期吗?
A:目前来看能实现,下半年会很关键。不过至少bosie平安降落了,不会有大变故。
Q:现阶段会遇到什么困难?
A:最困难的还是在资金方面的压力,现在很多需要稍微花钱的项目,我们都变得非常谨慎。比如巅峰时期,我们会同时有四五个联名系列,跨界联名也一直是bosie最擅长的。去年其实有一个很好的联名合作机会,我们因为它的授权费要100万元,最终还是放弃了。
Q:前段时间Supreme也被卖了,潮牌近两年活的不太好,bosie和它们差异在哪?
A:我们跟传统潮牌最大的差别,可能在于我们发力的重心在于设计创新,而不是符号传播。传统潮牌的打法几乎都是在做属于自己的超级符号,通过病毒式的投放,迅速形成记忆点,从KOL逐渐渗透,培养出自己的受众。我们的品牌符号相较而言是比较散的,既有小王子这种长期合作的经典IP,也有每一季新开发的自研IP。

虽然不够聚焦,传播效率低,但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依赖单一符号的过气风险。

Q:bosie目前线上线下占比是多少,用户画像是怎样的?
A:线上占65%。用户方面,16—30岁的客户占80%以上,60%以上是女生。

我们的用户基本上都是追求个性化表达的年轻人。他们非常追求设计感和创意,当他们选择bosie,一定是自己希望穿上后能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这个特点也决定了我们无法用单一符号去代表整个品牌。

我们也做过一些比较大众主流的市场款。这种款虽然能卖,但是它没有办法成为爆款。

bosie的爆款一定是在市场上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顾客很多的原因。每到寒暑假,我们线下的销售数据都会迎来高峰。青少年处于探索自我的阶段,他们更渴望彰显自己的独特,在穿着选择上也更加勇敢自信。这跟上班族希望尽可能掩盖个性,跟随大流的穿着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Q: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A:还是产品的创新,它是任何一个服装品牌的核心命脉。

我们今年做了一款小王子联名的冲锋夹克,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去做户外品类。和传统冲锋衣主打功能性不同,我们还在配色和设计上加入了bosie自己的品牌基因,希望能把小王子的冒险精神融合进产品里。这款冲锋衣今年七月刚上线,在如此炎热的三伏天气,每天的销售额竟然已经排到了全店第一。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小王子联名的冲锋夹克】

Q:你觉得如果未来要找增长,不靠开店,可能会在哪里?
A:可能是海外市场。bosie无性别主义的理念和别具一格的产品风格,也许能在海外找到更多知音。
Q:什么时候会腾出手去考虑出海?
A:出海对供应链的交期和成本要求更高。等到公司有了稳定的利润,培养好一批深度战略级合作的供应链伙伴,我们就会开始着手去发力出海业务。
Q:光耀和您现在怎么分工?
A:目前公司具体业务的管理和执行我会负责更多,但战略层面还是会经常拉他一起讨论。他比较适合在进攻阶段发挥他的能量。过去一年他自己抽出身来做自媒体,也很快做到了300多万粉丝。未来等bosie完全调整好,需要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他也会随时回来带领团队打胜仗。
Q:bosie的未来是怎样的?原本是想上市吗?
A:我25岁的时候入选了福布斯中国的U30精英榜,那时的梦想就是30岁的时候公司能上市。但今年我终于30岁了,我的梦想却变成了公司能平安活下来。

所以去臆想未来没有意义,做品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

有时候你太快得到超出你应付能力的资源,不一定是件好事情。人生很多机会可能只有那么一次,搞砸了就没了。我现在看来,不管是30岁的我,还是五六岁的bosie,其实都还非常年轻。确实不该急于求成,而是应该慢慢去建立一个好的口碑。中国市面上优秀的品牌,几乎都有着十几二十年的历史,都经历过高山和低谷。

其实无论大小,有没有上市,只要能赚钱就是一家好公司。先把自己的内容和产品做好,保存实力,留在牌桌上,尤其是在这两年经济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做品牌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电商在线】,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没有休息,没有节日,没有周末,日日夜夜,希望能不断磨出好内容,对得起自己。 8-)

  2. 作者的经验很丰富,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3. 忙了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会看看文章了。 :roll:

  4. 这篇文章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感谢作者的分享,期待更多优质内容。

  5. 文章写得很有见地,作者的思考很深入,值得学习。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1月24日 更多
加入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