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读评论,1个月能涨粉100万?新的财富密码!

编辑导语:唱歌、跳舞、演戏、剪辑等等类型的博主大众早已是司空见惯,而你是否听说过“评论博主”呢?这类博主的作品是读各大平台上的有趣评论或是神回复,一个月竟涨粉百万。内容不难,但却越看越上头。推荐对评论博主有兴趣的朋友们阅读。
抖音博主千千万,唱歌跳舞占一半。只要长的好看,身材好,那涨粉速度是直线上升。
还有一部分是做影视剪辑,只要你能找到别人找不到的资源,带有明显个人特征的解说风格,然后以连续剧的方式将作品呈现出来,同样会收获很多粉丝。
那你有见过在抖音读评论,也能一个月涨粉100万的吗?
一、制作视频合集,效果平平
也就是这两天,刷抖音的时候刷到了这么一位博主,作品是在读各大平台上的有趣评论或是神回复。
起初是抱着猎奇的心态看完的,毕竟在抖音上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小姐姐什么的,偶尔也需要来点不一样的调节下。
当看完一个作品之后,我就在想这也没啥特别的啊,作品中的段子、回复都是照搬其他平台上的。
于是点进主页一看,好家伙,这博主竟然有着132.5万的粉丝。
那这下就更让我好奇了,于是干脆就多看了几个作品,这不看不要紧,后面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越看越上头。
明明有的评论、回复并没有那么搞笑,但却被博主独特的笑声给洗脑了,让人不自觉的跟着一起笑了出来。
该账号截止目前已经发布了51条作品,最早的一条作品发布于今年的4月份,当时的作品名称叫做“马特曾经说过”。
最早的几个作品内容都是一些沙雕动物的视频合集,带的标签也都是#搞笑、#动物。不过点赞、评论也都跟大多数博主一开始那样,不是很多,只有几千。
在有一个视频收获了3.7万之后,他也是继续做了好几期,但结果反响平平。想来是起步晚了,抖音上类似的作品太多太多了,所以粉丝数也仅有2万左右。
从图中可以看到,最开始粉丝基本是没有涨幅曲线的,每天粉丝增长也只有个位数,偶尔也会掉个数十粉丝。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粉丝数始终保持在2.3万。
该博主发现这一系列没什么效果之后,也是果断选择了转型,开始做另外一个系列,但大方向上还是没有变。
仍然是以视频为主,他开始分析、讲解抖音上热门的梗、实时和网红博主等。例如:@安安教练、@铁山靠、@大漠叔叔、文喝武喝、geigei等。
这一系列让他的粉丝数有了明显的增长,从每日增粉个位数,突破到了百位数,多的时候有数千的增长量,同时点赞、评论也是多了起来。
其中好几个点赞量过10万的视频给他带来了不少粉丝,凭借这几个视频,粉丝数也是增长到了4万多。
二、找到流量密码,粉丝数飙升
虽然做了很多期解析热门博主的视频,粉丝数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于是他在7月30日更换了系列。
这个系列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读其他平台上的有趣评论、神回复等。他将这一系列命名为“马特说评论”。
也正是这一系列,让博主的粉丝数有了质的增长。
7月30日当天,粉丝数就增长了1469,7月31日增长了1.6万。之后粉丝数也是一直处于飙升的状态。
多的时候一天能涨20多万,少的时候一天也好几万,直至发稿,该账号粉丝数已经有了133.1万,且还在持续增长当中。
也就是说,这位博主单凭这一“马特说评论”系列的17个作品就收获了近130万的粉丝。
从这些作品中的点赞和评论中我们也能看到,基本每条作品的点赞都有数十万,评论更是不计其数,可见这一系列是真的很受欢迎了。
关注这位博主的粉丝以男性居多,其中23周岁以下的男性占据了一半以上还多,达到了66.83%。
目前该博主还没有在橱窗上架商品,其实这类博主变现手段挺单一的。
寻常变现的方式大多不适合,比较常见的变现手段是在作品中穿插一些游戏推广之类的广告链接。
其实这一类型的账号还有很多,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已经有了600多万的粉丝。目前也有不少人加入了这一行列,做起了同类型的账号。
毕竟这类型账号上手简单,无需原创,只要每天花时间在网上找一些神回复、搞笑评论就可以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么能找到那种一看就很搞笑的视频,要么自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读评论的时候可以让网友不自觉的跟着笑起来。
你学会了么?
作者:【小公举】
来源:微信公众号“运营公举小磊磊(ID:gongjulei)
本文由 @【运营公举小磊磊】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什么叫融资?融资其实就是,你请5个人吃火锅。给第1个电话:“顺路买点蔬菜,就差菜了。” 给第2个电话:“顺路买点羊肉,就差肉了。” 给第3个电话:“顺路买点冻豆腐鱼丸啥的,就差这个了。” 给第4个电话:“就差酒了。” 给第5个电话:“就差点火锅底料了!” 然后,挂电话烧水,坐等…… 那么,什么叫资金链断裂?就是其中任何一人没来,放了鸽子。
忙了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会看看文章了。
看完后感觉上了一堂课
作者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
受教了
昨天晚上睡前还思考了这个问题,好巧
收藏了,睡前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