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份优质营销策划方案2:策划输出

从定位核心课题入手,强调认清核心问题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多种实用方法论。通过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设立清晰的考核标准,细化执行方案,确保策划落地。
上一篇文章介绍的“市场研究”阶段,会耗费我们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是在为第二阶段策划方案的输出做准备;因为只有经过充分对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分析之后,才能精确提炼出一击致命的解决方案!
针对策划输出的阶段,主要从制定核心策略和细化执行方案两个大的版块进行介绍,其中包含了定位核心课题、提出解决方案、评估解决方案、设立考核标准、细化和落地执行方案等步骤。
制定关键战略
定位核心课题
美国通用汽车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吉德林法则:把难题清楚地提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在处理任何工作和事情当中,认清核心问题都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在市场营销领域中,核心问题的提炼通常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去思考:
企业是否顺应了行业市场大环境和主流的社会文化?
品牌传递的理念、产品满足的价值的方向是否正确?
跟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是否具备绝对优势或独特性?
目标消费者的定义是否准确、还有哪些潜在的消费群体?
在完整的营销链路中,哪一环的优化最能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等等
还是拿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奢侈品牌A来举例,关于开源节流的方式提到了有很多,但哪些手段是最有效的?哪些手段可以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启动线上直播带货、加强EC的投入、培训店员做私域流量运营等是可行的方式。
但具体选择哪个作为S级的战术全力投入,需要进一步的小范围测试才能知道,因此对于品牌A来说,今年最重要的核心课题就是:测试出最行之有效的开源节流方式。提炼核心课题就好比医生给病人问诊,得先让病人做一些检查、询问身体的症状,诊断清楚病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给出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提出解决方案
诊断出了问题所在,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呢?通常甲方企业和乙方Agency,都会有一些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方法论来解决营销问题:
譬如奥美的“360品牌罗盘”,罗兰贝格的“PROFIL消费者价值模型”,李奥贝纳的“Humankind创意理念”,智威汤逊的“Total branding 全程品牌管理”,华与华的”超级符号“,叶茂中的”冲突理论“,天与空的”社会大创意“,以及互联网时代流行的增长黑客、流量池、增长五线、长尾理论等都是颇具权威的成熟方法论。
掌握的方法论越多,并把这些方法论融会贯通、搭配使用、熟记于心,问题解决的质量就会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武侠小说里,如果一位武林人士学了很多功夫,衡量他能否真正成为武林高手的标准,不在于记住了多少招式,而是看他忘了多少。
因为忘记的过程就是理解融合的过程,只有做到理解并灵活运用才算真正的掌握;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招胜有招,道理同样适用于工作当中。
老泡这些年在工作和学习不断的总结思考,也累积了一些个人非常适用的营销模型、思考模型和做事模型;这些模型平时储存在我的脑子深处,当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会把相应的模型调取出来解决问题。
比如:
- 喜茶的POEM营销模型,是由Prior个人感知、Others他人口碑、Environment外部环境、Marketing企业营销四个版块组成,玩高性价比营销这四个维度缺一不可。
- Prior个人感知同样可以用4P来诠释,首先优质产品毋庸置疑是最好的营销手段,然后用户会基于价格、通过购买渠道和促销活动对品牌和产品形成个人感知。
- Others他人口碑是影响我们购买决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大众点评、在社交媒体、在详情页查看用户的口碑评价已经变成购买商品的必要步骤。
- Environment外部环境包括用户洞察和行业环境,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了我们应该开发怎样的产品,使用怎样的销售渠道,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等。
- Marketing企业营销是隐性的推手,在Social媒体上跟用户互动表现出亲和力,利用PR手段为企业做信任度背书,玩跨界保证品牌的格调提升好感。
基于这样一套模型,喜茶的营销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和准则,并有条不紊的执行落地;奉上整理的喜茶POEM营销思维导图
优质模型的积累主要来源于三种手段:
- 学习一些经典好用的模型 ,学以致用并不断练习精进。
- 在别人提出的模型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优化 。
- 在实战当中不断积累勤加思考,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模型。
评估解决方案
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是单一的,我们往往需要犀利的眼光选择最佳的方案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里推荐象限评估法和场景优先级评估法,是我们做决策的时候比较科学和常用的评估模型。
象限评估法通常是在纸上画出一个四象限,横轴代表可行性纵轴代表解决效果,把每个解决方案放到四象限中相对应的位置,孰优孰劣会变得一目了然。
场景优先级评估法可以从用户视角和业务视角进行更加全面的考虑,如用户需求、使用频次、产品体验等属于用户视角,技术的可行性、竞争优势、市场规模、商业成效等则归属于业务视角。比如规划一款针对年轻人的创新保险产品,大家想到了非常多的SKU,如失恋险、手机碎屏险、加班险、抑郁症险、肥胖险、整容险、不涨薪险、堵车险等,根据我们根据需求度和可行性进行四象限评估,很容易可以发现碎屏险和堵车险是更适合推出的产品。
设立考核KPI
任何项目必须设立清晰的考核指标和KPI,才能够在项目策划和执行的过程中在正确的地方发力,避免出现南辕北辙跑题的情况,同时也是项目结束之后评判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营销考核指标分为品牌指标和效果指标两大块,品牌指标通常包括曝光、互动参与、流量UV、品牌知名度/忠诚度等,效果指标主要有下载注册、Leads信息、订单转化、投入产出比等。根据不同的项目的要求,可以从中选择不同的指标组成最终考核的KPI。
细化跟进执行
定义清楚了问题所在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之后,就要细化具体的执行方案和推进节奏,同时在执行过程当中全程操盘和跟进,竭尽所能确保执行效果的最大化。
细化执行方案
”策略一时爽,执行火葬场”是很多策划人喜欢用来自嘲的一句话,这说明在策略和执行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此策略的制定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落地的执行方案也是重中之重。
在一份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当中,策略之下的执行计划通常可以涵盖以下版块:
- 内容创意产出,常见的有Slogan、主KV、海报、视频、H5、互动游戏等线上线下传播物料
- 活动宣传,常见的有公关活动、跨界联合活动、消费者互动活动、快闪店、展会和地推等。
- 媒体投放计划,传统媒体有电视、户外、电梯、杂志、灯箱等;还有各类网站和APP、程序化DSP、智能电视、电视剧综艺植入等数字化媒体的投放。
- 运营转化承接,面对内容和投放带来的流量如何成功转化成订单?这就需要制定正确的承接产品、促销优惠政策、裂变活动、转化引导机制等运营计划。
- Social传播,通常包含Social平台自媒体日常运营,以及有话题有互动的Social传播活动;前者偏用户的日常维护沟通、后者偏向更加整合的营销Campaign。
- PR公关宣传,常见的有线上线下发布会、事件营销、KOL造势、PR宣传稿、CRM管理、舆情监控维护等
不过完成如此庞大的一份执行方案,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领域非常多,再牛逼再全能的策划师,也不可能依靠一个人就能扛下方案中的所有内容。
此时策划师就得出面担任项目Owner的角色,去协调其它相关部门的人力和资源,共同把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比如Slogan、TVC脚本、活动创意等需要跟文案一起讨论;主KV、活动demo、TVC分镜头等物料得设计出面制作;媒介策略、投放组合和效果预估等需要媒介来完成。
而涉及到开发的线上互动H5、小游戏、小程序等,要提前跟技术部门确认功能上能否实现;同时Social内容、运营转化活动、直播等,最好邀请新媒体运营共同参与策划。
突发状况应急备案
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出现;正所谓有备无患,提前预判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方案,是保证项目顺利执行非常重要的事情。
比如你在广场上做品牌展销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流,现场安排了一些互动小游戏和产品讲解环节;然而此时广场另一边正巧有摇滚乐队在表演,异常的吵闹、影响到了展销会的正常推进,并且广场的人流全被摇滚乐队给吸引过去了。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作为展销会的执行负责人,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就会变得慌乱不知所措,最终大大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果有提前准备plan B,就可以有条不紊的处理这次意外情况。
比如拿出喇叭高喊免费送礼品抢人流、找摇滚乐队协商能否把声音调小、干脆跟摇滚乐队搞个联合活动发挥1+1>2的效果、实在不行把展销会的互动环节往后延。
跟进执行过程
很多策划人认为策划是用战略的眼光和系统的思考,以高姿态去审视宏观的问题制定策略方向,而真正的落地执行丢给执行团队就行,倘若效果好是策略指导有方,效果差强人意则是执行不到位。
这种完全把自己排除在执行之外的策划人,很难达到比较高阶的段位,首先idea的执行落地脱离不开策略的指导,而你无法保证执行者已经清晰地理解了你的想法。
其次,不去参与到一线执行当中无法形成强烈的业务体感,导致策划时很容易天马行空无法落地。因此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营销策划人,除了专业能力出众之外,还要先一位优秀的营销操盘者。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老泡】,微信公众号:【老泡OG】,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的经验很丰富,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转发朋友圈炸一下
已经发文章转发到公司微信群了,也让大家学习学习。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做运营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