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营,这些感受你给用户了吗?
运营要能通过各种活动让用户体验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从而打动用户,让用户活跃起来,刺激流量转化。
自我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我主要聊终结感,其次操控感,关于成就感,我过把怀旧瘾,吹吹牛。如果人人的社友时间有限,只读终结感就好啦!
一、终结感
人们都有完成任务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就是终结感,它的反面是挫败感。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渴望,利用一些运营手法,如即时反馈,促使人们重复某种行为,达到中期留存的目的,向习惯进军。
我自己的定义,很拗口,看例子容易理解。
日常工作中,有一个最能体现习惯的东西,叫“邮件处理”:早晨上班首先会无意识的打开邮件,晚上下班前要检查遗漏,且设置成自动提醒。
这是为什么?
先从目标说起。我做运营,是为了快速变身白富美。
邮件系统是天网,整个公司的沟通机器,运转速度决定着业绩好坏(从运营角度说,邮件引发的内耗也值得优化),且富含机遇。所以,每一次邮件的反馈,都会让我有阶段性的终结感,这叫目标渐进效应,觉得离白富美又近了一步。而且,法网恢恢,如果我不去快速终结邮件,邮件就会终结我,邮件连着你我他,成败全部表达。
“目标渐进”就是即时反馈:微信聊天,我说一句话,你没搭理我,我就会有挫败感。
1.所以,运营如果在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入点即时反馈,让用户知道行为对结果是有影响的,将会刺激用户继续行动,做通关任务。
比如,大家求职所熟知的完善简历和下载的进度提醒、视频上的广告倒计时、社区产品冷启动时马甲的实时互动,都是目标渐进效应的运用。
还有一种特殊的运用,如果不当,会遭受反感:即app的消息提醒。拿招聘来说,我投递一份简历,有HR感兴趣,APP实时推送给我一条信息,求职目标渐进,我很高兴。但是,和我无关的推送象鞭炮一样噼里啪啦过来,我就没了感觉,强迫症会去一个一个处理掉角标提醒或删掉推送信息,处理过程就有可能产生挫败感,直接卸掉。这也是为什么做Push推送要做消息机制的主要原因:要把握节奏,远离挫败,还不影响业务价值,想想Android或iOS为什么要把Push设置成一闪即逝,不直接长在您手机屏幕的状态条下。
2.如果给即时反馈里再添加一点神秘元素,那么追逐终结感的过程将会更加诱人。
小红书上,把赞、评论这两个功能做到了极致,每一次点赞或评论都会有行为反馈:一条随时变化的文案提醒,鼓励和引导用户继续去点评,且一闪即逝,其提醒文案也很接地气,应该有一套我曾经说的文案系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
《上瘾》一书里举了一个编程游戏化学习的案例,把一门课程这个大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阶段,在每个阶段里加入趣味性和奖赏,即时反馈,就像关羽一样,为了见大哥,过五关斩六将,每次都杀不一样的人,闯不一样的城,通一关就离大哥近一步。
二、操控感
前两天内涵段子关停,今日头条张一鸣在微信上发公开信,大家下看图,截图来自致歉当天上午:
10w+阅读,很厉害,但是你发现没有:
留言只露出9条,10w阅读,不至于,我猜是负面声音过多。可见今日头条只有用户,没有粉丝。从运营角度说,所有员工每人评一条也能补上这个漏洞,头条的小编值得批评。
当然,我不是为了吐槽今日头条,从运营角度说,我喜欢它,只是拿此案例说一下强迫用户操控感的弊端:对于那些写留言但没被露出的读者来说,会感觉被操控。当然,公众号是自己的,有权不显示评论,我的账号我做主,情有可原。
但是,得到做的就不太好。作为一个贩卖知识的权威电商APP,试读章节的评论裸露权也给了讲师,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买东西看评论再做决策本身会给用户操控感的,而一旦评论变的主观了,决策失衡,评论就和马甲无异了。我也并非说得到内容含量低,就是当时看好一门课,很犹豫要不要买。如果京东、淘宝等电商都把评论显示决策权交付给店家或官方,那电商的体验就没了,只能靠赌运气,交智商税了。好在得到的运营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写了句文案:以上留言由作者筛选显示。但这也证明了得到是以老师为中心的。
产品如果不给用户一种掌控欲,用户就会产生逆反,恶性循环。我们一直谈的用户体验,其本质并不是说界面多美、流程多畅快,而是要让用户的心情顺,亲本佳人,奈何不能情欲纷纷。比如我在《运营实战指南》一书举过一文案的例子:淘宝和百度都开始低头把用户叫“朕”了,给用户俾睨天下之感!
三、成就感
这部分是我吹牛部分,有事的同学可以忙去了。
不管是大人物,还是我这样的普通人,都会在特定组织内追求自我。大组织是天下,当皇帝,小组织比如家庭、宿舍、学校,都要立个家长,舍长,校长,立个威望。
刚上大一,我就往有名气的学生会和社团里钻,目标是做一件轰动全校的事。当时的想法是,先在一个小组织里脱颖而出,然后伺机炮轰全校,走的是KOL的传播路线(有名气的组织就是KOL)。厮混了2个月,终于在中文系学生会闯了一条路出来,做了一次个人书法小展览,在系里“盛名远播”,其他系的也来围观。
然后我就接了很多卖方便面、火腿肠的文案和海报撰写工作,都是免费的,有嘴厉害的,对我极尽赞美;有互惠给我的,说火腿肠可以随便吃;有给我承诺的,能直接帮我入党;还有的说以后踢球给我放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校园商人和政客之后,我一方面享受成就感,一方面校园生活被打乱,大一下学期,我果断辞掉了学生会业务。
有半年时间,没吃到火腿肠,也没人再找我写广告了,就又蠢蠢欲动。恰好全校组织书画大赛,机会来了,我连夜赶制了两篇作品递交上去,一幅软笔、一幅硬笔,结果全校巡展投票,我软硬都第一。
后来总结经验,不是写的有多好,而是因为上次的书法展后我混了个脸熟,名字里是含着亲疏的。投票的同学一看我的名,有印象,产生强关系,不投我投谁。而且据党支部书记说,我也是张贤亮老师钦点第一的。后来我多次去镇北堡西部影城和老银川一条街消费,并伺机觐见核实,未果,只在张老师的书法作品前照了一相,并在写作上刻意去模仿他的爱情三部曲(《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的笔锋。
真正轰动了全校,目标实现,又开始重操旧业,接了很多大活,面向全校做运营:有找我写寻物启事的,写辩论海报的,还经常在烈日炎炎下出黑板报做秀,系辅导员也请我重新出山宣传部,我预感大学生活可能就要被琐事缠身,还是宁静致远好,索性搬出去住,到校外体验人生了。
我为了追求成就感而努力,一旦达成,就没意思了。所以,自我酬赏其实是一种期待完成任务的过程,而非结果。
大三时我打算从小说领域再次威震校园,未果,至今练笔努力中!
四、总结
- 自我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
- 操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都是渴望完成任务的过程,而非结果。
- 在运用自我酬赏做运营时,要时刻谨记“目标渐进效应”。
- 用户体验,本质不是界面多美、流程多畅,而是要让用户的心情顺。
- 不要拿捏用户掌控感,常把“朕”挂心中。
- 给用户终结感,就是把大任务切成段,即时反馈,加上趣味性和多变性,效果最好。
- 给用户营造成就感,先切小组织,再切大组织,有节奏的让欲望爆棚。
- 运营细节见功力,融入小情小欲最倾心。
作者:韩利,微信公众号:weboper,原网站运营108将个人站长,原某互联网公司运营副总监。畅销书《运营实战指南》作者,互联网产品运营知识一网打尽思维导图作者。创作有15万字有关互联网产品运营方面文章。关注内容型社区和新媒体,擅长运营优化、数据分析、文案,一直致力于研究四两拨千斤的运营技巧!
本文由@韩利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感觉运营就是个苦逼活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感觉这个文章有些偷换概念了,还是因为我没读懂?
收藏了,睡前再看一遍。